专访马岩松我不要雄性建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访马岩松我不要雄性建筑

专访马岩松我不要雄性建筑   马岩松,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首个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2013年9月17日,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奖——安波利斯摩天楼大奖全球排名揭晓,马岩松设计的梦露大厦脱颖而出,赢得了2012年最佳摩天大楼的称号   2012年度全球最佳摩天楼大奖花落马岩松。   还是“梦露大厦”,那优美的曲线,自2006年中标之后,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2013年的获奖,让马岩松又成为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马岩松的MAD建筑事务所坐落于北京东城区北新桥南巷一条地地道道的老北京胡同里。从外观来看,和先锋、前卫扯不上任何关系。可是一旦你走进事务所,一切都不一样了 。墙上贴满了各种效果图,地上则摆放着各种概念模型,各种曲线、各种未来感,都是马岩松让你瞠目结舌的大胆想象。   1975年出生的马岩松今年还不满40岁,可是因为梦露大厦,他在国内外的建筑界和艺术界已享有盛名。这座标新立异的建筑自设计之初就亮瞎了大众的眼睛。在马岩松之前,谁能想象,冷冰冰的建筑,可以体现女性的柔美曲线?本身和玛丽莲·梦露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高楼——原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大厦“绝对世界塔”(Absolute World Towers)——因为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仿佛真的亭亭玉立于我们的面前。从最初没活干只好参加各种艺术展来扩大名声,到现在国内外的邀约不断,马岩松在短短几年里就成长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建筑设计师。   特立独行,这是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他一直在实践自己的建筑理想,对于潮流,他并不关心。在你面前的马岩松是不苟言笑、又酷又帅的,他的设计同样如此。师从扎哈·哈迪德和彼德·埃森曼的马岩松,在耶鲁大学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教育,更重要的是,两位大师级的建筑师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不走寻常路。   耶鲁选导师也得摇号   留学生: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怎么会选择去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留学的?   马岩松:考不上研究生呗,又不想去建筑设计院工作,想出国去看看。看看也不能随便去啊,就上个学吧,先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学校给了我全额奖学金,建筑系之前很少给留学生全额奖学金,但是给了我。我去了之后,发现和国内差不多啊,上了半年,兴趣不大,后半年我就干别的去了,我想换个学校,一年之后就去了耶鲁。   留学生:怎么进入埃森曼建筑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工作的?   马岩松:去彼得·埃森曼的事务所是我在耶鲁大学的一个暑假,就是“9·11”的那个暑假,我在他手下做了两个项目。也是因为下一个学期,埃森曼会来我们学校教书,我想了解了解他,所以就去了。   开学了之后还挺有意思,他想要我当他的研究生,我也想要跟他,可耶鲁的规矩是学生报名选导师,然后摇号,摇上的就上,摇不上的可能就跟不了你心仪的导师。埃森曼跟我说,你别摇了,直接跟我。结果半学期之后,学校跟我说,你必须得摇,不然对别的学生不公平,结果我就没有被分配给埃森曼。   这是一学期,再下一学期,扎哈·哈迪德是我的老师,她带我的毕业设计。毕业之前,她说来伦敦工作吧,我就去了。   留学生:这两位建筑大师对你之后的设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马岩松:这两位导师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工作时的老板,所以我可以看到他们的两面。彼得·埃森曼其实是个非常理想化、在商业上非常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现在我们都不太听到他在干嘛了,他也不怎么主动找活。我在他事务所里做实习生,中午的时候要接电话,我那时候英语也不是很好,一会来个电话,自称“菲利普·约翰逊”,我说他不在,你谁啊,菲利普怎么拼啊?后来才知道那是建筑大师,还有理查德·迈耶,我也接到过他的电话,他们都是特别要好的朋友,有时上班的时候,他们就在那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我就坐他们对面。   他们几个建筑巨头,并称为“纽约五”,都是挺传奇的设计师。他们关注的是思想,在商业运作上并不是很在意,在学校里,彼得·埃森曼是个非常学究气的老师。   扎哈呢,是我选她做我的老师,因为我喜欢自然的东西,不喜欢太工业感的作品,我觉得她的设计有这种感觉,挺自由的,她的作品里那些挺有动感的曲线让我心动。曲线在我眼里没那么简单,扎哈的设计是有生命感的设计,对我影响很大。当然,她有些挺死板的线条我也不讳言。   她当我老师我觉得是一特好的事。她会启发人,她在我们面前并不多谈建筑,谈的都是艺术。我们当时做世贸中心的重建,我设计了一个“漂浮的城市”,她看了以后可能觉得这也不是建筑吧,她就给我带了很多艺术方面的书,之前我对当代艺术了解不多,是扎哈介绍给我的,她算是第一个让我接触到当代艺术的人。   我们一起喝酒、吃披萨,她对学生非常好,只有成为这种关系才能谈思想。一直有人问我她是不是女魔头?我说不是啊,她人很好啊。我喜欢那种特别有感觉的人,就不用说好多,大家就能理解沟通。她就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