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解读.ppt

第三节-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体分子热运动时 电流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我们在思考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时,往往——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频率越高的光,粒子性越明显. 波长越长的光,波动性越明显. 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德布罗意(1892-1960): 法国人,一战服役六年,原来从事历史研究,受其兄影响,改学物理,1924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32年任巴黎大学物理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德布罗意 一、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 任何运动的粒子皆伴随着一个波,粒子的运动和波的传播不能相互分离。 运动的实物粒子的能量E、动量p与它相关联的波的频率? 和波长?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德布罗意关系式 粒子性 波动性 二、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 G K 狭缝 电 流 计 镍 集 电 器 U 电子束 单 晶 C.J.戴维孙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不仅在反射时有衍射现象,汤姆逊实验证明了电子在穿过金属片后也象X 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 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电子的衍射实验证明了 德布罗意关系的正确性。 G·P·汤姆逊像 电子束 x 缝 衍射图样 X方向电子的位置不准确量为: 屏 幕 长时间积累后出现衍射图样 电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 不确定关系 微观粒子不准确性关系式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第三节 1.光的散射 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 1923年康普顿在做 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动量能量是描述粒子的, 频率和波长则是用来描述波的 一.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 晶体 光阑 X 射线管 探 测 器 X 射线谱仪 石墨体 (散射物质) j ?0 散射波长? 康普顿正在测晶体对X 射线的散射 按经典电磁理论: 如果入射X光是某 种波长的电磁波, 散射光的波长是 不会改变的! 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康普顿效应是光子和电子作弹性碰撞的 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 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 碰撞前后光 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 2. 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 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 1. 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 结果,具体解释如下: 3. 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 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三.康普顿散射实验的意义 (1)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 (2)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 的假设; (3)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 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康普顿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早期的 几篇论文中,一直认为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 “混进来了某种荧光辐射”;在计算中起先只 考虑能量守恒,后来才认识到还要用动量守恒。 康普顿于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光的波粒二象性 17世纪明确形成了两大对立学说 牛顿 惠更斯 微粒说 波动说 19世纪初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 由于波动说没有数学基础以及牛顿的威望使得微粒说一直占上风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对光学的研究 从很早就开始了… … 圆屏衍射 圆孔衍射 钢针的衍射 增透膜 薄膜干涉 镜面检测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确实是一种波 爱因斯坦 康普顿 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等无可辩驳的证实了光是一种粒子. 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当我们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将感光胶片放在屏的位置上,会看到什么样的照片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短 长 曝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