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拟山园帖》“当代启示”
《拟山园帖》“当代启示”
摘要:张缙彦在《拟山园帖》后,写下这样的跋语:“文安公书法妙天下……备极龙跃虎卧猊攫象搏之致,文安四十年精力尽在此矣。”一部《拟山园帖》尽写觉斯人生,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并未因“贰臣”之名而消减。其帖传入日本,更是引起了一场以“明清调”为主的书风。那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拟山园帖》能够给予我们学习书法的人什么启示呢?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书之人深思。
关键词:拟山园帖 当代启示
一部《拟山园帖》,就是一部觉斯学古历程史,一幅觉斯五十自化后的拟古心电图;一部刻帖,一场书法人生。而立之后的大开大合、气势磅礴;不惑之后的痛极生狂、笔墨当哭;知天命之后的平淡天真、万途归一。
花甲之年,身心交瘁时,依然亲力监督,始刻《拟山》,可谓意味不同寻常!难道是为了能够留下“好书数行”么?还是纸绢不易存而石易存呢?还是为子孙生计着想呢?还是再向世人诠释自己的学书之路呢?也许四个原因皆囊其中。《拟山园帖》对于当代书家的书法学习来说可谓意义非同寻常,能够给处在困顿、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书家们一些怎样的启示呢?
一、选择后的坚守。河南省书协副主席胡秋萍女士说:“现代社会中有精神沦亡、信仰迷茫的现象,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离人生的根本,贪得无厌的世俗欲望暴露了内在的贫乏。一些人开始寻求信仰,向往宗教,这些都是向善的追求。”这和卢辅圣先生的现代社会论不谋而合,宗教从精神意义来讲是大众精神的避难所,似乎证明着时代的信仰出现了危机。王铎所处的时代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矛盾、压抑、彷徨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书法作为他毕生的追求,并为此锲而不舍,至知天命之年,更是变本加厉沉浸其中,并且最后把精刻《拟山园帖》作为自己书法人生的总结,此种为书法艺术献身的精神,的确令世人敬畏。书法历来是文人们追求天地人和大境界的载体,既可俯仰天地之象,又可漫步其中,使灵魂得到慰藉。当代许多书家把写字画画当成游戏的、玩的艺术。信口一“玩”字,抹去了珍贵的敬畏之心,敬畏之心的消失,是坚守书法之路的绊脚石,应弃之。因为???教可以告诉你真理,而书法则没有既定真理,你需要不停地探索、挖掘去接近真理,试想王铎用此生奉献给了艺术,而我们则用一个“玩”字去亵渎它,此乃对书法之道的大不敬,这样如何能做好呢?宇宙之浩瀚,生命之短暂,个人之渺小,路口之中不选书法则罢,一旦选择,定当坚守。因为它能使我们的肉身消亡之后,作为精神为我们得到了尽可能的延伸……。
二、日日磨墨拟古人。这是一种勤于学书的精神 “拟山园精神”,所住之地命名拟山园,所著学说命名为《拟山园选集》,所刻书作命名为《拟山园帖》。今天,书法已经成为艺术世界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是传统文人修身养性之生命形态,更是书家以笔墨、宣纸、独特的汉字符号为载体向世界诉说的形式。“拟山园精神”在此时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诉说,说得更好,说出我们的精彩,而不是得到他们的讥讽和嘲笑。那就是沉潜传统,锤炼书技,深入传统的临古方可能绽放生命。通过《拟山园帖》,看到了王铎不仅师古之“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而且看到了他师时之“惊世骇俗,郁勃之气”。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他常常“绝粮乞米”,但仍“自定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其临帖贯穿生命的始终,而且“独宗羲献”,广收博取,“取众家之米,熬自家之粥”,这种学书的精神不能不让我们这些所谓的“书法专业”“书法家”们汗颜。在这个充满着诱惑的时代里,对于当代书家来说,需要每日的青灯孤影,冷纸素笺,笔管相伴,方可能书写我们的书法之梦。王铎的临而思、思而变、变而化的学书思想,不能不使我们低下头来沉思。我们临了多少?思了多少?化为自己的又有多少?
三、闲情读书供浮生。在《拟山园帖》里,我们经常看到他留下的拟古随想,常看到他游历于山水之间,抒写心灵的诗歌与哀叹。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沉浸在勤习古帖、追求笔法中的同时,更要重视字外功的滋润,那就是读书。书在此可分为书中书,即文辞、文字、诗词等与书法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书外书,即一种大山大河、名碑名帖的游历,一种对生命的体验。二者结合,方可确立自己的笔墨语言,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之境。用王铎自己的话来说:“予迹江南北,几遍天下!”可见行万里路不仅能开阔王铎游历视野,而且对他的书法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考。“予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周亮工在《书影》卷八记载:“予乡王觉斯先生诗凡百余卷,卷帙既多……”,好友张缙彦《依水园后集》记载:“孟津王先生富于六义,脱稿至数百卷,独推少陵,至一句一字无不诠发意兴。”可见王铎把诗文书画作为生命存在的方式,精神升华、灵魂皈依之所。悉心分辨诗文书画中的共性与个性,朝思慕追与自身性情相容的东西。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