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杂剧净脚外来语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元杂剧净脚外来语运用

论元杂剧净脚外来语运用   [摘 要]元杂剧中运用有大量外来语,尤以净脚宾白为集中和常见。作为艺术元素,起到了塑造特定人物形象的作用,对恶者予以讽刺,对愚痴庸碌者进行嘲弄;同时又能够制造滑稽,以资笑乐,调剂舞台表演气氛。   [关键词]元杂剧 净脚 外来语 滑稽   方龄贵《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收录元代以后戏曲中的蒙古语词近200条,还有少量来自契丹、女真(满)、波斯、阿拉伯等族语词。这一语言文化现象与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兴起的历史背景直接相关。那时先后出现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以及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等政权,对汉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蒙元为甚。大量以蒙古语为主的外来语词以音译形式进入汉语系统,为汉人所熟悉,并在以元杂剧为主体的俗文学作品中有大量运用。   大量外来语被汉语吸收之初,与天下通语(中原官话)有所区别,通常被当作俗语使用,正统诗文词中绝少出现。曲作则不然,尽管元中期周德清《中原音韵》秉持崇雅卑俗的观念,在“作词十法”中明确要求不可作“蛮语”(少数民族语)。而在实际创作中,以自然口语为之,充满俗趣、谐趣的元曲中则有大量运用,元杂剧净脚之宾白中,更显集中和常见,并取得了很好的舞台艺术效果。   王国维《古剧脚色考》谓宋代之前的戏剧脚色多表示所扮人物的地位、职业,此后变化有三:一表其人在剧中之地位,二表其品性之善恶,三表其气质之刚柔。元杂剧净脚与唐参军戏之参军、宋杂剧之副净一脉相承,其主要艺术功能是插科打诨以热场,调节表演节奏,调剂欣赏心理,由表职业而向表品德与气质方面转化,所扮人物或凶恶刚猛,或愚痴木呆,或滑稽捷敏,以丑面与诨谐表演为特征。净脚外来语的运用,不仅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功能,还能起到塑造特定人物形象的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外来语对恶者予以讽刺。元杂剧中的恶人常由净脚扮演,衙内是典型形象。高文秀杂剧《双献功》第一、二折中间的楔子:“(白衙内云:)此计大妙。你先到那里,你便等着我;我先到那里,我便等着你。若见了你呵,跳上马牙不???儿赤便走。”无名氏杂剧《黄花峪》第一折蔡衙内白:“你道无唱的,你问那秀才,借他浑家来,与我递三杯酒,叫我三声义男儿,我便上马,哑不哑不剌步就走。”“牙不约儿赤”为蒙语,“牙不”、“哑不”为同语,义即走。“约儿赤”义为去。合训则为走开。无名氏杂剧《陈州粜米》第一折小衙内白:“你这个虎剌孩诈死也,你的银子又少,怎敢骂我?”“虎剌孩”为蒙语,义为盗贼。在汉语中夹杂外来语词,造成听觉反差,有时还来点儿音变,如“哑不哑不剌步”,明显是口吃结巴,滑稽可笑。外来语运用是对衙内的讽刺与丑化,还有表示其身份的作用。衙内是民族矛盾尖锐的元代特权人物,正如其上场自白:“我是那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打死人不偿命的。” 朱东润《说“衙内”》一文认为,元杂剧的“衙内”是“一种有权有势,彻上彻下的世袭武职”。还认为“‘衙内’是当时的蒙古族兵官,而‘衙内’的行为,是蒙古兵官对于异族的迫害”。虽然元朝是多民族联合政权,衙内多来自于蒙古或色目人,这是没有疑问的。元杂剧舞台上的衙内就有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如李文蔚杂剧《燕青博鱼》第一折,正末扮燕青所唱的[尾声]曲中表达了对衙内的切齿痛恨,有这样几句唱词:“我一只手揪住那厮黄头发,一只手把腰膀牢掐,我可敢滴溜扑活撺那厮在马直下。”“黄头发”绝非汉人扮相,而其行为通常是骑马、打猎、掳人妻女,加上道白中杂入的外来语,“胡言汉语”的蒙元特权人物形象就跃然于舞台之上。   关汉卿杂剧《哭存孝》第一折也用外来语活画了两个反面形象:“(冲末、净李存信同康君立上)(李存信云:)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弩门并速门,弓箭怎的射?撒因答剌孙,见了抢着吃。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若说我姓名,家将不能记。一对忽剌孩,都是狗养的。……俺父亲是李克用,阿妈喜欢俺两个,无俺两个呵,酒也不吃,肉也不吃。若见俺两个呵,便吃酒肉。好生的爱俺两个!” “米罕”是肉,“抹邻”是马,“弩门”是弓,“速门”是箭,“撒因答剌孙”是好酒,“莎塔八”是醉,“忽剌孩”是贼。此剧表现的是唐末沙陀将领李克用及其“义儿”部将的故事,净脚扮李存信、康君立。李存信上场一连串汉语和外来语夹杂的道白,以脚色来暴露这两个人物的本性: 我们两个肉整斤的吞食,马是不会骑的,弓箭也射不来,见了好酒就抢着吃,喝醉了跌到便睡,若说我的姓名,自家也记不住,我们是一对贼,都是狗养的。不难看出, 这是作者着意用外来语词来为两个无能而又贪婪的家伙安排科诨,以漫画笔调予以丑化。沙陀族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唐以后在中国西北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政权。剧中净脚外来语的运用,显示了人物少数民族出身,也与正面人物李存孝形成对比,为剧情冲突做铺垫。此剧第二折,正是利用了一个外来语词将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