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宋元學案研讀會」導讀綱要 明道學案: 《定性書》導讀與討論 《定性書》簡介 《定性書》是明道早年思想的代表作。儘管歷來學者對此篇作品的寫成年代仍有爭議(例如,朱熹定為程顥二十二、三歲時在鄠縣作,而吳其昌先生《明道先生定性書年代考證》,考定此書為明道二十七歲時作)。但將《定性書》與《識仁篇》兩篇視為明道哲學的代表作品,應當是可被接受的觀點。 本次導讀與探討之主軸: 一.從明道的學思歷程中,看《定性書》之思想淵源。 二.從《定性書》中,探究明道與橫渠思想之義理進路。 三.探討《定性書》與《識仁篇》之義理發展。 《定性書》題解與問題探討 一、「定心」與「定性」。 二、橫渠問題之提出與明道回應之轉向。 三、呂大臨的關鍵地位。 百家謹案: 橫渠張子問于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動,猶累于外物,何如﹖」先生因作是篇。 文獻導讀 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 苟以外物為外,牽己而從之,是以己性為有內外也。 且以己性為隨物于外,則當其在外時,何者為在內﹖ 是有意于絕外誘,而不知性之無內外也。 既以內外為二本,則又烏可遽語定哉! 文獻導讀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文獻導讀 《易》曰:「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導讀:本段文獻出於《周易˙咸》與《繫辭下傳》。 《周易˙咸˙九四》曰:「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繫辭下傳》曰: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第五章〕 文獻導讀 苟規規于外誘之除,將見滅于東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顧其端無窮,不可得而除也。 文獻導讀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 自私,則不能以有為為應。 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 文獻導讀 今以惡外物之心,而求照無物之地,是反鑑而索照也。 文獻導讀 《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導讀:本段文獻出於《周易˙艮 》。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卦辭〕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彖傳〕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大象〕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無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文獻導讀 孟氏亦曰:「所惡于智者,為其鑿也。」 與其非外而是內,不若內外之兩忘也。 兩忘,則澄然無事矣。無事則定,定則明,明則尚何應物之為累哉! 文獻導讀 聖人之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之當怒。 是聖人之喜怒,不繫于心而繫于物也。 文獻導讀 是則聖人豈不應于物哉﹖烏得以從外者為非,而更求在內者為是也﹖ 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視聖人喜怒之正,為何如哉﹖ 文獻導讀 夫人之情易發而難制者,唯怒為甚。第能于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亦可見外誘之不足惡,而于道亦思過半矣。 劉蕺山曰: 此伯子發明主靜立極之說,最為詳盡而無遺也。稍分六段看,而意皆融貫,不事更端,亦不煩詮解。今姑為之次第:首言動靜合一之理,而歸之常定,乃所以為靜也。是內非外,非性也;離動言靜,非靜也。 「天地之常」以下,即天地之道以明聖人之道不離物以求靜也。 「人之情」以下,言常人之情自私用智,所以異于聖人而終失其照物之體也。「 《易》曰以下,又引《大易》、孟子之言以明自私用智之必不然也。 「聖人之喜」以下,又即聖人應物之情以明外物之不足惡。 而「夫人之情」以下,又借怒之一端,于極難下手處得定性之法如此,又以見外物之不足惡也。 合而觀之,主靜之學,性學也。「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聖人常寂而常感,故有欲而實歸于無欲,所以能盡其性也。常人離寂而事感,離感而求寂,故去欲而還以從欲,所以自汩其天也。主靜之說,本千古祕密藏,即橫渠得之,不能無疑。向微程伯子發明至此,幾令千古長夜矣。 百家又案: 嘉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 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最新股权结构).doc VIP
- 氧气、乙炔管理制度.docx VIP
- 上海众辰NZ100变频器用户使用说明书调试手册.pdf
- 伴有肺炎的肺脓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fwd系列高静压风机盘管机组-特灵空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