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建言行为结构模型.docVIP

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建言行为结构模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建言行为结构模型

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建言行为结构模型   摘要:从组织变革背景出发,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开放式问卷和现场调查等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成就动机的理论视角,通过对281名被试的调查,对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建言行为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探索。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员工建言行为是一个两维结构概念,包括趋向型建言和规避型建言,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验证该结构的稳健性。   关键词:组织变革;员工建言;成就动机;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5-0050-05   一、引言   动态复杂的超竞争环境,使得单靠管理者已无法有效发现和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群体智慧的发挥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印证群策群力事关成败的案例很多,相关研究表明,包括建言在内的员工主动性行为与企业成功密切相关[1]。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变化的特征更加突出,如何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鼓励员工积极建言献计献策以重塑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变革转型的成功,已成为许多组织面临的紧迫任务。   事实上,自Hirschman在他的退出模型中提出建言概念后[2],便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兴趣,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理论进展。以往研究主要围绕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是员工建言行为的发生机制。这一问题可分为三个研究视角,即个体特征、情境因素以及个体特质与情境因素相结合的视角。LePine Van Dyne(1998)、Deter Burris(2007)、Tangirala Ramanujam(2008)、段锦云,等(2007)等研究表明具备某种态度和特质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建言行为[3][4][5][6]。另一些学者却认为(如Edmondson,2003;Milliken Morrison,2003;Burris等,2008),即使具备了有利于建言行为特质的个体,在某些条件下却不一定建言,情境的利害权衡才是员工建言行为发生的前提[7][8][9]。第三种研究思路整合了前两者观点,认为建言行为是个体特质与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0][11][12][13](Morrison等,2011;Botero Van Dyne,2009;邓今朝,2010;李锐,等,2009)。二是建言行为产生的效应。对于个体而言,建言可以促进个人的效能感和组织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14],同样,积极建言对组织或团队绩效改善有正向贡献[7],也有学者认为建言行为对组织绩效的作用并不是预想的那样清晰[15]。   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变革日趋频繁甚至成为组织常态的管理背景下,上述个体特质与情境因素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更具生态效度,并能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基于管理实践(组织变革)的建言研究,不仅能体现管理研究的问题驱动原则,而且能促进建言理论的深化发展。遗憾的是,以组织变革为背景的建言研究还很不充分,还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尚待探讨。相对于稳定状态,变革背景下员工行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探讨变革情境下员工建言行为的层次结构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本研究将根据组织变革的现实蕴意,从成就动机的理论视角,识别刻画和分析提炼建言行为的关键特征,捕捉关键要素,探索和验证其结构模型,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   二、理论基础   组织变革作为一种情景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组织的方方面面,其释放的信息会成为引导组织内员工个体调整自我行为方式的重要线索[16],Tversky和Kahneman(1981)[17]强调指出,个体的行为都是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因为有环境条件的牵引作用,个体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倾向。适应性行动理论认为,行动者的行为模式和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会因为任务、环境以及其他的偶发事件而产生变化[18]。尽管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但在特定的背景下内在动机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因素,因为动机的差异,对同一变革事件,不同的个体会产生迥异的态度和行为[19]。成就动机理论认为规避型动机(avoidance)和趋向型动机(approach)是两种广泛存在的动机,并对人们的行为选择产生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员工建言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景行为,早期的研究将员工建言视个体为对现状(包括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以及其他员工受到的待遇等)不满的表达,并认为组织构建通畅的建言渠道才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后来有学者则强调建言内容的建设性和个体对问题的独特洞见,既包括成熟的想法、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包括与组织利益相关的未进行深加工的信息和初步的倾向性意见[20]。对于员工建言行为的内涵,尽管以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但在建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