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巨型塑像变形监测中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PS在巨型塑像变形监测中应用

GPS在巨型塑像变形监测中应用   变形时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各种工程变形危害,如桥梁的垮塌、建筑物的倾斜、街道路面的沉降,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掌握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解决问题,达到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工程概况   炎黄二帝塑像坐落在黄河南岸的向阳山(始祖山)上。该工程主体包括塑像、广场、纪念坛三大部分,工程建设按中国传统手法,布置为中轴线,轴与磁北交角为北偏东22°。塑像高为106米,由上部头胸和像身组成。炎黄二帝广场宽300米、长500米,从塑像前一直延伸到黄河老滩,总面积15万平方米。纪念坛是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物,占地面积为8 100平方米(90米×90米),坛分三层,呈金字塔状,顶层面积约570平方米。纪念坛两侧广场绿化带中设计两座纪念馆――《炎黄子孙姓氏源流馆》和《炎黄子孙在海外馆》。   炎黄二帝塑像变形监测现状及问题   炎黄二帝塑像上部头胸部分由钢筋砼框架构支撑外壳、外壳采用条石雕砌,其下部以山体为像身。因其面朝黄河,每日经历风蚀和游客的登临,在其运营管理中急需进行变形监测工作,以便科学、准确、及时地预测该工程的变形状况,分析变形给塑像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或减小可能发生的灾害。   在开展炎黄二帝塑像的变形监测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具体的实际性问题。为了保持塑像的艺术性和整体工程的协调性,旅游景区要求不得在广场上和纪念坛四周布设基准点,不得在头胸上布设工作基点,经过实地踏勘发现,适合布设基准点的位置距离塑像最近有1.2公里,最远有2.4公里远;适合布设工作基点的只有在肩部两侧平台,而平台的工作基点与基准点又处于不通视状态。   基于此种现状,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地面监测方法)不适合对此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需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工程的变形监测,如GPS技术。   传统的变形监测与利用GPS技术的变形监测的比较   1.传统变形监测   传统的变形监测主要是采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定点的变形值。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变形状态;灵活性大,能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外界条件。其缺点主要表现在观测时间长,外业工作量大,布点受地形条件影响大,不易实现连续监测和自动化监测;受地形和外界条件等的限制,其工作效率和精度往往受到很大的影响。   2.GPS变形监测   GPS技术在变形监测方面对大型建筑物位移实时监测,具有受外界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精度较高等优点。其特点如下:   (1)测站间无需同时通视。传统的作业方法需要两点间同视进行定向控制,而GPS只需保证测站上空开阔即可。   (2)可同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   (3)可以全天候监测。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限制,不论起雾刮风还是雨雪天气,均可正常监测,GPS变形监测系统可实现长期的全天候观测。   (4)监测精度高。GPS可以提供1×10-6甚至更高的相对定位精度。   GPS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中的精度可行性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对校园内的GPS卫星跟踪站与四号楼间进行模拟试验。试验过程中GPS跟踪站上的接收机天线始终保持固定不动。四号楼楼顶的GPS接收机天线安置在一个活动的仪器平台上。平台可以在两个互相垂直(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导轨上移动。移动量通过平台上的测微器精确测定(读至0.01 mm,其精度可保证优于0.1 mm),因而天线的位移值可视为已知值。然后通过与GPS定位结果进行比较来检核其精度,评定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变形观测的能力。试验时每隔5小时左右移动一次平台。数据处理采用改进后的GAMIT软件和精密星历进行,并分别计算了5小时解,2小时解和1小时解。5小时解、2小时解、1小时解的测试分别进行了10组。其结果列于下页表1。   从表1可看出,若用一个基准点来进行变形监测,利用5小时GPS观测值求出监测点位移分量中误差约为±0.4 mm;利用2小时GPS观测值求出监测点平面位移分量中误差约为±0.6 mm,利用1小时GPS观测值求出监测点平面位移分量中误差约为±1.0 mm。若利用两个基准点,其监测精度可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表明,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利用GPS技术进行各种工程变形监测是可行的。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的GPS变形监测   1.基准点的布设和观测   经过实地踏勘,雕像北方为黄河淤积滩地,地质构造不稳定,无法布设基准点,故在雕像东、西、南三个方向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