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
浅谈土家族哭嫁歌艺术特征
摘要:哭嫁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有的习俗,但是最为感染最为丰富的则是土家族的哭嫁歌。哭嫁歌反映了新娘的对娘家的不舍,和对封建制度下包办婚姻的怨愤,具有独特和久远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哭嫁歌 艺术特征
哭嫁歌是土家族婚礼习俗中最有名族特色和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化景观,是在封建主义时期,女性在出嫁时宣泄自己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哭声演唱的一种方式。抒情,曲调平稳低沉,哀婉动人,被称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一、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脉的高山地带,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自称为“毕兹卡”。土家族作为一个民族正式被确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组织进行了五次调查,于1956年10月,才正式确立了土家族这个民族身份。土家族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人喜爱歌舞,歌唱主要有山歌,山歌包括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跳舞最著名的就是摆手舞,还有歌舞毛古斯。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起源
土家族有着跟其他民族不一样的风俗特征,比如办丧事大悲中生大喜,是真喜,认为人死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办喜事大喜中露大悲,是真悲,悲伤离别亲人,悲愤包办婚姻。这些都是很典型的民俗事例。在这种基础上就产生了一种极具艺术特点的哭嫁歌。
哭嫁歌包含哭嫁和哭嫁歌。哭嫁,也称为“哭出嫁”,是土家族新娘出嫁时一种用歌声来表达感情的哭唱形式。哭嫁歌就是在哭嫁这一哭唱形式上进行演唱的歌曲。音调大都来源于土家族山歌,哭声低沉、呜呜咽咽;声调平缓、昂扬,近似朗诵调;也有汉语哭唱和土家语哭唱两种。哭嫁一般是在举行婚礼的一个月前或者半个月前,新娘就开始哭嫁,有的是七天哭一次,有的是半个月哭一次,有的是开始隔天哭,之后每天哭。 哭嫁一般在晚上,新娘的姐妹和亲邻都会去待婚姑娘家的住处唱哭嫁歌,一直哭到娶亲当天。
哭嫁可能是起源于母系氏族想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的抢婚,女子的痛哭则是起源于远古抢婚中女子遭抢时的喊叫或哭泣。这种妇女被抢时的???呼和痛苦则发展成了后来的哭嫁。然而。哭嫁习俗也有可能是人在感情方面的流露,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习俗,并不和某一种特定的婚姻形式构成因果关系。符合了几千年来儒家孝道的伦理观。其实,土家族哭嫁习俗的形成也有社会功能方面的一些原因,女子通过对哭嫁歌的歌唱,能体会到成年妇女的艰难和辛苦,能更快的适应另一种生活环境并且能更加勤劳,贤惠,婆家才会对其更加的优待。
我国研究哭嫁歌比较晚,知道刘为民先生发表了文章以后才得到了重视。武汉大学中文系土家族文艺调查组等经过长时间的搜集整理,在1959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哭嫁歌》,《中国歌谣集成》中的各省分卷就是对哭嫁歌搜集的最新成果。这些资料的出现,对研究哭嫁歌奠定了基础。
土家族哭嫁歌中的感情基调和人物态度就是一个字“悲”,是土家族女性婚姻不幸更至人生悲剧的真实写照。正如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一首竹枝词《陪十姊妹》,描写的就是哭嫁过程。“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每一句都透露出“悲”,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哭嫁跟哭嫁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对研究土家族婚姻习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哭嫁歌的丰富性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经过时间的洗涤,哭嫁这一习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沉淀。通过哭嫁和哭嫁歌形象生动的塑造出典型的土家族姑娘。
(一)丰富的哭嫁方式
哭嫁这一习俗虽说是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的习俗,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出现了消失或残缺的状态,只有土家族还流传和保存着这一习俗。哭嫁的内容跟形式因地区的不同而小有偏差,各具特色,但是哭嫁方式都是多种多样,内容形式丰富。土家族的喜庆之日,是由哭声开始的。新娘在结婚前就开始哭,哭的时间长短也因为地区不一样而不同,土家族人还用新娘能不能唱好哭嫁歌来衡量她的才德智慧,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土家族女子在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不仅要会唱哭嫁歌,还要唱好哭嫁歌。新娘对家里每一位亲友都要哭唱一首,来一位陌生人也要哭唱一首,每做一件事情也要哭唱一首。哭唱歌按内容分有“哭父”、“哭母”、“哭兄嫂”、“哭姐妹”、“哭叔伯”、“哭外祖”、“哭媒人”等等。哭嫁歌按流程来分有过礼哭、娶亲哭、发亲哭三类。过礼哭是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请路总管领着彩礼到女方家过礼,在接亲队伍快到达女方家,新娘和陪哭姐妹开始第一次哭嫁;娶亲哭是在接亲队伍到来的时候,新娘和陪哭的人一起哭;发亲哭娶亲的人在新娘家吃完毕酒宴,双方商量完成后,准备迎新娘上轿前的一场哭,除了新娘要哭之外,所有亲友都要一起哭,所以这是三哭中最壮观最隆重的一场哭。“一哭我的妈把我养大,女大就要到婆家;二哭我的爹当家劳累些,嫁妆多少由你给;三哭我的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