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31027脑血管疾影像学诊断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三峡大学医学院内部资料今日三大优秀学子明日医坛风流人物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脑梗死各期的CT及MRI表现
掌握脑出血各期的CT及MRI表现
熟悉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及影像学表现
了解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了解各种影像学方法对不同脑血管病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脑梗死、脑出血各期的CT及MRI表现
脑血管畸形、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分类
缺血性、出血性、腔隙性
(一)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栓塞(血栓、脂肪、空气)
血管炎
低血压
临床与病理
病理
细胞毒性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脑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
突然发病
感觉和/或运动障碍
影像学表现(1)
血管造影
脑血管狭窄或闭塞:50%
血流缓慢,循环时间延长,动脉排空延迟
逆血流、无灌注区、动静脉短路
大脑中动脉闭塞(图)
大脑中动脉闭塞溶栓治疗后(图)
影像学表现(2)
CT表现( <24小时)
50~60%正常
早期征象
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 42~53Hu )
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
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影像学表现(3)
CT表现(>24小时)
脑质密度:闭塞血管供血区低密度,同时累及灰白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1~2周密度减低且均匀,边界较清;2~3周, 梗死区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1~2月,软化灶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脑萎缩:脑室、脑沟扩大
增强:3天~6周,2~3周最明显;脑回、斑片、团块状;BBB破坏、新生毛细血管、过度灌注
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起病1小时(图)
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起病4小时(图)
左侧基底节梗死(图)
出血性脑梗死(图)
影像学表现(4)
MRI( <24小时)
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
动脉增强:3/4皮质梗塞
T1WI脑肿胀
T2WI高信号(>8小时)
10~20%阴性
数分钟
影像学表现(5)
MRI(>24小时)
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周 “模糊效应”;1~2月软化灶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增强
动脉增强消失
邻近脑膜强化:1~3天
脑实质强化:数周
动脉闭塞性脑梗死MRI新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脑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PWI- DWI
右颞叶、基底节区梗死(图)
脑梗死模糊效应期脑回状强化(图)
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图)
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图)
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图)
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图)
出血性脑梗死(图)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闭塞血管供血区异常密度/信号
同时累及灰白质
脑回状强化
MRI优于CT
鉴别
肿瘤(星形细胞瘤、转移瘤)
脓肿
脱髓鞘
(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
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也见于小脑、脑干,常多发
直径多在10~15mm
CT 两侧基底节丘脑区多发小低密度灶
MRI 长T1长T2信号
左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图)
二、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脑实质出血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非创伤性脑出血,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瘤等,以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最常见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理与临床
微小动脉瘤、玻璃样变性
80%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丘脑最常见;20%在小脑、脑干和脑叶
病理分期
急性期(1周内)
吸收期(第2周~2月)
囊变期(2月)
影像学表现(CT)
血肿演变:均匀高密度影(60~80Hu);3~7天,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密度减低;1月,等或低密度灶;2个月,脑脊液样囊腔
破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1~3周
水肿和占位:2周最明显,2月消失
增强:3天~6月,2周~2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相当于原血肿的大小和形状,血脑屏障破坏、血液过度充盈、肉芽组织形成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2周后血肿吸收(图)
左侧丘脑血肿(图)
左侧豆状核血肿2周后吸收(图)
右侧基底节区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图)
影像学表现(MRI)
超急性期(24小时)
含氧Hb不影响T1、T2;富含蛋白的血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