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政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郑维东 博士 讲授大纲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附: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概论 韩愈的政治思想 附: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概论 宋代功利主义政治思想概论 朱熹的政治思想 王守仁的政治思想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戊戌维新时期的政治思想 秦朝的政治思想概论 《管子·兵法》: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兵胜者霸。 琅邪刻石: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秦始皇及秦二世将权欲与重罚主义发展到极致:在泰山石刻中“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 “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申不害的哲学成为皇帝的座右铭。李斯进一步讲:“夫俭节仁义之于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除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他还说:“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柳宗元说秦亡于政,非亡于制,是也。 汉初的政治思想 汉初政治思想的格局:统治者明提倡黄老,辅以儒教,暗用法家;道、儒、法之间互相争斗。 陆贾---仁义与无为的结合:圣人的特殊之处在于“统物通变”。他指出,“淡于所见,甘于所闻,惑于外貌,失于中情。”他强调仁义与无为的结合。“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道莫大于无为”。他总结秦朝的教训在于“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他强调兴亡在于君主,但道高于君。“夫言道因权而立,德因势而行。”志于道而不屈于权,怀道无权则修身。 贾谊---崇尚仁礼与以民为本的治安论。他说:“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他说:“故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夫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使之,唯有道者宜处而久之。”主张道高于权。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生平 天人合一 君权至上与天谴说 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道的永恒与经、权、更化 董仲舒的生活时代 《汉书》五十六: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社会也是宽舒自如的。孝惠帝除“挟书之律”,置写书之官;武帝时又广开献书之路。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人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然大具。经师们为了经世致用,取悦当道,解经说义,绘声绘色。家有家风,师有师法,形形色色,粲然明备。董仲舒,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安定,学术自由的背景下,走上事学之路的。 董仲舒的老家——广川,东南两面,邻近齐鲁,北靠燕代,西界三晋。自古齐鲁多儒生,燕代出方士,三晋产法家,仲舒自幼便在多种文化熏陶中成长,与其方来形成多内涵的思想体系不无关系。据《史记》记载,西汉初年,传习五经的硕儒共有八人:传《诗》,于鲁(今山东西部)有申培公,于齐(山东东部)为辕固生,于燕(今北京)则韩太傅(婴);传《书》,为济南伏生;传《礼》,则鲁之高堂生;传《易》,则淄川(移太常博士书》),数人才能合治一部《诗经》。与那些浅薄之士相比,董仲舒真是鹤立鸡群,形若天渊,无惭“通才”“鸿儒”之喻。此外声誉之高,气派之盛! 文景之治 策论: 对公羊学的神秘主义改造 君主专制意识形态的奠基者:汉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从宏观上把握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如何长治久安? 天人合一论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 天人相副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王者之所大尊也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将天神秘主义地人格化,这种认识既不同于原始神秘主义的神灵崇拜,更不同于自然天道,而是融自然规律,伦理原则和神秘主义权威为一体.成为一种理性与神秘主义的混合物,从而使儒学具有一种宗教的约束力. 君权至上与天谴说 一统与圣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在一字上做大文章。“《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何以如此?“元者,始也,言本正也。”在现实世界中,“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 政治一统:君权天予,《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