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川区天元育才学校2011年春季高一年级中期测试卷语文
通川区天元育才学校2011年春季高2013级中期测试卷
语 文
第Ⅰ卷(共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匪我愆期( qiān)白头偕( jiē)老 淇水汤汤( shāng)
B.体无咎( jiù)言 隰(xí)则有泮 渐( jiàn)车帷裳
C.尔卜尔筮( shì) 于嗟( jiē)鸠兮 将(qiāng)子无怒
D.自我徂(cú)尔 绕树三匝(zhā) 送子涉淇(qú)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即见复关 无食桑葚 搔首挠耳 一劳永逸
B无与士眈 其黄而陨 向隅而泣 急流勇退
C.縻有朝矣 躬自悼矣 匪夷所思 情投意合
D.总角之宴 周公吐哺 踯躇不前 藕断丝连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屈原是“骚体诗”的创造者,又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始作俑者,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B.《诗经》中的《氓》一诗,给骂我们展现的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信誓旦旦只不过是一时的甜言蜜语。
C.曹植的《七步诗》,展示的不止是才情,还有那煮豆燃萁的悲哀。
D.陶潜归隐田园之后,过着焚琴煮鹤的生活,远离尘嚣,何等快意,何等潇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补课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以为天下无病不治,治病三年才知天下无书可读。”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为又译为“唯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并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 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