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初探.doc
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初探
2010
第二期
赣南师范学院
JournalofGannanNormalUniversity
№.2
Apr.2010
?
艺术教育与研究?
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初探
张晓艳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于都吹打音乐的形成受到宗教音乐,戏曲音乐及客家移民的影响.于都吹打中最具特色的”公婆吹”
主要应用于婚嫁,丧葬活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于都吹打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如何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器乐;于都吹打音乐;公婆吹;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10)02—0120—03
赣南民间器乐是赣南客家音乐的重要组成部
分.赣南的民间器乐曲大致可分为吹打乐,小合奏
及正一道音乐三大类,其中吹打乐是分布最广,影响
最大的一种音乐形式.赣南民间器乐曲的常用曲目
约250余首,其中吹打乐占了200余首.在赣南民
族器乐乐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于都吹打,又称于都
唢呐.于都吹打中的”公婆吹”在2008年被列人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影响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形成的因素
1.宗教音乐
历史上江西的佛教,道教活动非常盛行,寺庙宫
观遍布全省各地.特别是道教天师(正一)道起源
于江西,对吹打乐的传播更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
用.赣州玉虚观道长方业儒(1927年生)说,教内有
句俗话:”有观必有道,有道则有乐.”每年道教五大
法会,平13老人过世做道场,也少不了吹打.民间道
教曲牌《拜忏》,《坛调》,《破酆都》都是做道场时常
演奏的曲牌.道观中乐手除了参加道场的奏乐外,
还要接应其他民间礼仪演奏.因此,他们不仅掌握
了大量吹打曲牌的手抄本,还传带了民间一代又一
代的乐手.
在民间,人们也常用吹打乐来表示对神灵的敬
仰,如赣南每年稻花盛开时节,众人”抬神游行,金
鼓歌吮,旗伞车马.”(清同治《赣州府志?风俗》)所
请乐手都来自民间,奏的是一些常用曲牌,如《小开
门》,《正宫调》等等,对吹打乐的发展起了很大作
用.
2.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为民间吹打乐提供了大量的昆曲和南
北曲等我国的传统曲牌.如赣南流传的《九腔》就
是由昆曲的曲牌组成的.据记载清雍正末年湖南祁
剧进入赣南后,也给赣南的吹打乐带来了《湖南
闹台》以及《男lt;女gt;梆子腔》和各种锣鼓击法.由
于戏班的交流,也为赣南培养了大批吹打乐手.
3.客家移民
客家人是一支自西晋至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
地带南迁到赣南,闽西,粤东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汉民
族支系.他们在给当地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
的同时,也将北方的鼓吹带到了南方.许多客家学
者认为赣南东部的于都,石城,瑞金,会昌等地是
“客家人自中原南迁的大本营”,【2素有”客家摇
篮”之说.赣南于都吹打受北方鼓吹的影响,在演
奏中重技巧与韵律的奏法及有如《反指调》中终止
前有一只唢呐的长段华彩性独奏等特点,都充分体
现出它与江西其他吹打乐的不同之处.L3
二,于都吹打音乐的运用及艺术特点
(一)”公婆吹”的运用
于都吹打音乐中的”公婆吹”是最能代表客家
音乐文化的一种吹打乐.”公婆吹”以”公”“婆”一
长一短两支唢呐为主要乐器(“婆吹”较”公吹”低大
二度),”公”唢呐稍短,哨片略尖,音色高亢嘹亮,
“婆”唢呐略长些,哨片呈扁圆型,音色低沉浑厚.
演奏时,艺人身穿彩服,配以扁锣,小钹,大锣,铴锣
等乐器进行演奏.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就这样流动
在”公婆吹”的一唱一和中,始终贯穿”你主我次,你
行我随,你高我低,你繁我简”的原则,两者配合默
契,交相辉映.它的音乐曲牌如今仅存l6首,但仍
自成体系,独具风格.这些曲牌,有的是明清以来由
收稿日期:2009—09—23修回日期:2010—03—15
基金项目:2008年赣州市社科联课题”赣南客家音乐中于都吹打的流行与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艳(1979一),女,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从事器乐教学与研究.
第2期张晓艳赣南于都吹打音乐初探l21
当地艺人创作或外地流人的传统曲牌,如《尺字
调》,《乾调》,《辞朝》等,并在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
交流中不断繁衍发展,成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
间民俗”音乐方言”.有的是从地方戏曲中移植而
来并加以融化的,如《四季调》,《反合调》,《将军
令》等,_3为当地民间婚事必奏曲目;有从大量的民
歌中演变而来的,如《绣荷包》等,饱蘸浓郁的乡情.
“公婆吹”主要应用于婚嫁活动,在娶亲时场面
上用乐十分讲究.笔者曾对赣南于都县葛坳乡一场
婚嫁仪式上”公婆吹”进行田野记录:
1.杀猪:奏《大开场》(即用于喜事的《闹台》);
2.新郎剃头:先请剃头师傅祝贺,唢呐奏《工尺
上》(即《过场》);
3.接舅公:舅公(即舅舅)在客家人中是最重要
的亲戚,民间有”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俗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