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教程文学欣赏审美之旅“入乎其内”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pptx

文学欣赏教程文学欣赏审美之旅“入乎其内”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欣赏教程文学欣赏审美之旅“入乎其内”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第二节 “入乎其内”: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导入新课;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经常被其中传达出来的情思所打动,引起内心思想情感的回旋激荡。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进而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欢、共休戚,产生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或“英雄所见略同”的知音感。这种阅读心理现象,就是“文学共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吧。;一、“君心似我心” ——文学欣赏中的情感共鸣; “共鸣”这个词本来是物理学上的用语,是指一个发音物体发出的音响,引起另一个发音物体发出频率相同的声音。文学欣赏借用这个词,表达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交融。; 关于“共鸣”这一术语,不同的文学理论教程有着不同的阐释。程革在《文学概论》中写道:“所谓共鸣,是指读者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打动,与艺术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认同与感应,达到了主客体之间的契合一致与情感交流。”; 《文学理论》的主编黄展人说:“共鸣使读者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深深感动,激起了与作品中的人物相同或类似的感情,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喜人物之所喜,忧人物之所忧。”;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这样定义“共鸣”的:“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综合以上说法,我们认为,共鸣是指作品形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感染力,引起读者情思的“共振”。在这种“共振”中,作品完成了感染、教育读者的作用。; 共鸣是一种心理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文学鉴赏活动中。例如,读“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思乡,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则振奋,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便感怀,见“高俅狗贼”就恨得牙根痒痒,美猴王把妖精们打得落花流水时,想必读者们也会击掌称快。;写给妈妈 刘声东 2014年10月21日。我敬爱的妈妈邹连秀驾鹤西去。享年78岁。她虽只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我从军35年,回家看母亲的次数屈指可数。回去陪她过年总共只有可怜的4次。写下这些文字,权作对母亲的思???和悔罪……;苦日子过完了 妈妈却老了 好日子开始了 妈妈却走了 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 妈妈健在时 我远游了 我回来时 妈妈却远走了 这就是你不孝的儿子;妈妈生我时 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壮 妈妈升天时 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哀 妈妈给孩子再多 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 孩子给妈妈很少 都说是孝心一片;妈妈在时 “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 妈妈没了 “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 再没人喊我“满仔”了 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 再没人催我回家过年了 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妈妈在时 不觉得“儿子”是一种称号和荣耀 妈妈没了 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 下辈子做儿子的福分 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妈妈在时 家乡是我的老家 妈妈没了 家乡就只能叫做故乡了 梦见的次数 会越来越多 回去的次数 会越来越少;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 长大后,妈妈的肩膀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闯荡和守候 离家时,妈妈的期盼是扶手 我扶着它历经风雨不言愁 回家时,妈妈的笑脸是扶手 我扶着它洗尽风尘慰乡愁 妈妈没了 我到哪儿去寻找 我依赖了一生的这个扶手;妈妈走了 我的世界变了 世界变了 我的内心也变了 我变成了没妈的孩子 变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 母爱如天 我的天塌下来了 母爱如海 我的海快要枯竭了;妈妈走了 什么都快乐不起来了 我问我自己 连乐都觉不出来了 苦还会觉得苦吗? 连苦乐都分辨不出了 生死还那么敏感吗? 连生死都可以度外了 得失还那么重要吗?;慈母万滴血 生我一条命 还送千行泪 陪我一路行 爱恨百般浓 都是一样情 纵有十分孝 难报一世恩 ——万千百十一 一声长叹 叹不尽人间母子情; 这是一位入伍35年的军人,为离世的母亲写下的诗文,从这些痛彻心扉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一名军人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与大爱情怀。这篇文章自作者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后,被大量转发,数十万人阅读。这说明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有读者留言:“《写给妈妈》字字带泪,句句泣血!多少母子深情,多少人生际遇,多少忧思哲思,皆凝于其中,如白水一杯,有千茗之味。一声妈妈,归于孩提,浮华如烟云,虚名似蝸角,读之诵之,哭之悼之,铭之惜之!”; 情感共鸣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该词抒发了作者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案例;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