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硫回收工艺描述
2.1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低温甲醇洗工序的酸性气经过酸性气分离器(V01)去除液体后(正常工况下无液体)由酸气预热器(E01)加热至200℃以上。酸性气分流后分别进入酸气燃烧炉主烧嘴(Z01)和酸气燃烧炉主燃烧室(F01)。为了获得更高的热值,维持燃烧炉内温度的稳定,我们采用纯氧替代空气进烧嘴。进入酸气燃烧炉主烧嘴的酸气按一定比例配入氧气混合燃烧,并与炉内另一股酸气发生H2S克劳斯反应:
H2S+3/2O2 →SO2+H2O
H2S+1/2SO2→H2O+3/4S2
出炉后的高温气体先在废热锅炉(E02)产0.7Mpa(g)的蒸汽同时降温至170℃,并在此分离出液硫。
从废锅出来的气体经过1#再热器(E03)升温至230℃进入一级反应器(R01)进行催化反应,反应器内装填钛基催化剂。在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是:
2H2S + SO2 →3/xSx + 2H2O
COS + H2O → H2S + CO2
CS2 + 2H2O → 2H2S + CO2
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第一硫冷凝器(E04)降温至170℃回收硫磺,脱硫磺后的气体预热至190℃进入还原反应器(R02)进行还原反应,主要反应为:
SO2+2H2→S+2H2O
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硫冷凝器降温至170℃回收硫磺。原料气在燃烧炉燃烧反应产生的H2量,能够满足催化还原反应的需要,无需其它氢源。
通过H2S/SO2在线比值分析仪分析的过程气体硫化氢浓度配入的空气混合进入2#再热器(E05)加热到220℃左右进入二级反应器(R03)进行二段反应。反应器内装填钛基催化剂,在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反应是:
2H2S + SO2 →3/xSx + 2H2O
COS + H2O → H2S + CO2
2H2S+O2→2/x Sx+2H2O
反应产生的热量由反应器内置的水冷系统通过汽包(V05)产2.5Mpa(g) 蒸汽将其移出。反应气出反应器后继续进入硫冷凝器(E06)冷凝出气体中的硫后再进入硫分离器(V06),出分离器的气体升压、伴热保温送至锅炉燃烧。
所有冷凝分离下来的液体硫磺先流入液硫封,再流入液硫池(V08),通过液硫泵(P01)将液硫送至硫磺造粒机(Y01)、硫磺包装机(L01)进行造粒包装。
为提高自动化的操作水平,工艺采用DCS进行集中控制。
2.2催化氧化反应器
该反应器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720169522.x)。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设置两层,上层为绝热段,下部为等温段。绝热段使床层温度迅速上升加快反应,在较高温度下使有机硫转化并可得到较高的反应速率。等温段借有效冷却控制温度略高于硫露点,使之有更高的转化率;等温反应器盘管布局更合理,增加了强大的换热效率。
反应器规格:φ3000,H=6800mm,材质:内件与外壳均为06Cr19Ni10。
2.3 烧嘴及控制系统
本烧嘴为开工与生产一体化烧嘴,主要目的是用燃料气与空气混合燃烧实现烘炉、升温;用酸性气与氧气燃烧实现硫回收;最终实现酸气中硫的高效回收。烧嘴采用扩散式及旋流结构。
烧嘴系统包括火焰检测系统、自动点火系统、燃料气管线系统、回火保护系统等。
2.4催化剂
2.4.1 型号:A988型 用量:32m3;
2.4.2 型号:A777型 用量:8m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