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备课数学专项训练题(后续部分题目).doc

第二轮备课数学专项训练题(后续部分题目).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轮备课数学专项训练题(后续部分题目)

综合压轴 二十七、(9分) 如图,等腰梯形OABC,OC=2,AB=6,∠AOC=120°,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O,交OA于点D,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点O移动,过点P作PE∥AB,交BC于点E。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OA的长; (2)当t为何值时,PE与⊙O相切; PE与⊙O有两个公共点,并与⊙O相切时四边形PECO与⊙O重叠部分面积。 【分析】 解: (1)由等腰梯形OABC,OC=2,AB=6,∠AOC=120°过O作梯形的高,得出AO=4…..3分 (2)当PE与⊙O相切,AP=4— 所以,当t=4—秒时⊙O与 PE相切…….6分 (3)4—<t≤4,……7分, 当PE与⊙O相切时四边形PECO与⊙O重叠部分面积…..9分 二十八、(8分)如图,将直角三角形纸片ABC沿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使B点移至BC的中点E处,连接AD。 求证:四边形AED是菱形。 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且AC=60cm.求ED的长 和四边形AECD的面积; 【分析】直角三角形 (1)【】将直角三角形纸片ABC沿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2分, 因为AB∥DE,AB⊥AC得DE⊥AC,所以四边形AED是菱形…… (2)解: ∵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菱形AECD的周长为200cm, ∴AE=EC=CD=DA=50cm 在菱形AECD中,AC⊥ED,设AC与ED交于点O,且AO=CO,EO=DO ∴AO=CO=AC=30cm………5分 ∴在Rt△AOE中, ∴ED=2EO=80cm………6分 ………8分 结论开放与探索 给出问题的条件,让解题者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或者相应的结论的“存在性”需要解题者进行推断,甚至要求解题者探求条件在变化中的结论,这些问题都是结论开放性问题。它要求解题者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类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发散性思维和所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十九、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三位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一些特点: 甲:对称轴是; 乙:与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 丙: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也是整数,且以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3。 请你写出满足上述全部特点的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道结论开放型试题,题目条件已确定,而所要求的结论不惟一。本题以二次函数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已知条件不难分析得出,若与轴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是(3,0),(5,0),则与轴交点为(0,3)或(0,),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或;若与轴两个交点的坐标分别是(1,0),(7,0),则与轴交点为(0,1)或(0,),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或,只要得出一个答案即可。 三十、(湖北黄冈中考题)已知:如图,AB⊥CD,CD⊥BD, 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点E,EF⊥BD,垂足为F, 我们可以证明成立(不要求考生证明)。 若将图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AB∥CD,AD、BC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AB,交BD于点F,则: ⑴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⑵请找出S△ABD、S△BCD和S△BED间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 [解析]:右图所表示的是一般情况,在探索结论的过程中,应设法将之转化为上图这样的特殊情况,故可过A、E、C点作BD的垂线。 仍成立。 证明:过点A、E、C点作BD的垂线, 交BD或其延长线于点M、N、K。 易证Rt△ABM∽Rt△EFN∽Rt△CDK。 ∴AB∶EF∶CD=AM∶EN∶CK。 由题设 ,知成立。 ⑵由题设 , ∴; 即; 又 ∵S△ABD ,S△BCD ,S△BED 。 ∴。 [评注]:本题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图形的变换,寻找数量上的内在规律,颇具新意。 三十一、(福州市中考题)已知△ABC中,AB=5,BC=3,AC=4,PQ∥AB,P点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Q点在BC上。 ⑴当△PQC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的面积相等时,求CP的长; ⑵当△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 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的长; [解析]:本题是纯几何探索性问题,解这类题时,是先假设结论存在。若从已知条件和定义、定理出发,进行推理或计算得出相应的结论,则结论确实存在;若推证出矛盾或计算无解,则结论不存在。 ⑴、⑵略。 ⑶如图,△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由右图假设,∠MPN=90°,PM=PQ时,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