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五)
(根据中央电大文法部期末复习指导删定)
十二、说明下列带“—”词在古今意义或作用上有何不同?
1.括徒能读其父书传。(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2.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同上)
3.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毛遂自荐)
4.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瓜园之争)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6.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7.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论积贮疏)
8.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上行出中渭桥)
9.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10.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张良步游下邳)
11.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
13.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十三、说明下列句中介词“于”字的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答李翊书)
十四、说明下列句中“以”字的词性和意义。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四年)
4.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5.余折以御,左轮朱殷。(齐晋鞌之战)
6.由其中以望。(钴鉧潭西小丘记)
十五、说明下列句中“为”字的用法。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张良步游下邳)
3.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十六、说明下列句中“与”字的词性和意义。
1.逢丑父与公易位。(齐晋鞌之战)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季文子相宣、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十七、说明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
2.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说赵太后)
3.势不同而理同。(送薛存义序)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5.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喜雨亭记)
十八、说明下列句中“则”字的用法。
1.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大龙湫记)
2.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龙说)
3.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孔子谓子路)
4.臣则尝能斫之。(运斤成风)
十九、说明下列句中“虽”字的用法。
1.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2.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
二十、说明下列句中“然”字的词性和意义。
1.昭昭然白黑分矣。(答李翊书)
2.君子则不然。(同上)
3.然龙弗得云以神其灵矣。(龙说)
二十一、说明下列带“—”词语的意义。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札记·檀弓上)
3.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答李翊书)
二十二、说明下列带“—”词所表示的语气。
1.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送薛存义序)
2.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同上)
3.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同上)
4.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5.唯求则非邦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论积贮疏)
二十三、说明下列带“—”词的词性。
1. 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送薛存义序)
2.惟夫子之令。(景公不恤天灾)
3.唯陛下察之。(上行出中渭桥)
4.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送薛存义序)
5.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同上)
6.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答李翊书)
7.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8.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孟子·梁惠王上)
简明古代汉语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五)
十二、说明下列带“—”词在古今意义或作用有何不同?
1.徒 古:仅仅。 今: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