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导学案0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02

十八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1、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自主导学】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风靡() 山岚() 骤然() 一泓() 谛听() 静谧() 濛濛() 雄踞() 2.填空。 《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 。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写作思路,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 。 ⑴这种小火车我们 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 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 没有看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 (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风靡: ⑶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莽莽: ⑷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谛听: 5.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由衷地赞美 ,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 的共同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 6.文章开头谈到两岸人民爱唱歌曲有什么作用? 7. 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风光?这些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8.文末再次出现《高山青》,有怎样的作用?.本文描写景物语言精美。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⑴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⑵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 ,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清,云奔雾涌 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 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 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仿句练习(4分)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所见美景的独特韵味。请研读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句,说说这些比喻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10分) 它(水潭)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它(曲径青苔)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习题。。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