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专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书楼专题

藏书楼专题 目 录 一、藏书楼概述 二、著名藏书楼藏书楼的现状原因分析书楼,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著名藏书楼著名藏书楼 浙江宁波天一阁清朝北京故宫文渊阁五桂楼 玉海楼徐家汇藏书楼《四库全书》七阁 浙江宁波天一阁 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为面宽六间的两层楼房,楼上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楼下为阅览图书和收藏石刻之用。建筑南北开窗,空气流通。书橱两面设门,既可前后取书,又可透风防霉。 清朝北京故宫文渊阁 是专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的藏书楼,其房屋制度书架款式等仿天一阁。 五桂楼 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是余姚人黄澄量所建私人藏书楼,因其周围有四明山七十二座山峰环绕,又名“七十二峰草堂”。楼中藏书最多达到6万余卷,其中《明文类体》在清朝文字狱时期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议,最为史家看重。 玉海楼   此楼为清人孙衣言所建,而其子孙诒让生平致力于文献研究搜集,使规模不断扩大。楼中藏书,均依照《四库全书》的体例按照经史子集编成书目,目前藏书大部分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 徐家汇藏书楼   该楼的创建起源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1847年,法国传教士南格禄购地建楼,并在随身带入中国图书基础上四处搜购书籍,这就是徐家汇藏书楼雏形。该楼于1956年并入上海市图书馆。 《四库全书》七阁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在镇江建文宗阁、扬州建文汇阁、杭州建文澜阁,阁与书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文宗阁、文汇阁、文源阁先后遭兵火焚毁。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 藏书楼的现状   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沈阳文溯阁、海宁衍芬草堂、海盐西涧草堂……这一座座古老沧桑的藏书楼,曾经串起了我国悠久灿烂的藏书历史。但历经岁月沧桑中,许多藏书楼辉煌不再,损毁严重,留存下来的也岌岌可危。   2005年3月10日,被誉为我国七大藏书楼之一的文澜阁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大修,这使得我国众多藏书楼现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要问:如今这些藏书楼是不是还能找到昔日的辉煌呢? 古建古籍处境堪忧   据了解,随着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如今留存于世的藏书楼已经所剩无几了,目前全国仅有100余座。   其中,宁波天一阁、聊城海源阁、湖州嘉业堂等一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藏书楼,由于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保存现状较好,有的还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地域文化象征。但这些只是很小一部分,现在大多数的藏书楼却已岌岌可危了。   湖州皕宋楼、福州饮翠楼住满了居民,终日围困于灶火、电线之中;无锡万卷楼被改作他用,摇身一变成为了公园中的一家茶社;兰溪二酉山房因城建规划已拆毁8年,但由于财政资金紧缺至今未能异地重建;徐州状元府藏书楼因年久失修于去年在大雨中坍塌…… 另外,还有一些在中国藏书史上十分著名的藏书楼,现已无迹可寻,有的就连当地政府也全然不知。显然,中国藏书楼的现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不容乐观”这四个字来形容了。那么藏书楼中所藏的古籍又处于何种状态呢?记者了解到,现在藏书楼中辗转流传下来的许多珍贵古籍,由于缺乏管理而落满了厚厚的尘封,更有甚者因得不到及时修缮正面临着被腐蚀的危险,同样充满着无奈与凄凉。 众所周知,藏书楼与其中所藏古籍本应是一个整体,但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藏书楼已经很少了,许多都是书楼异地,惟有空空的建筑矗立在那里,已没有了当年汗牛充栋的盛景,这也是当下大多数藏书楼的真实写照。原因分析  据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介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有些古籍在历史战乱中遗失或毁掉了;二是传统藏书楼都是私家的,随着藏书楼主人的后代不再从事这方面研究或是家庭败落无力为继,便将古籍变卖或捐赠了;三是由于一些地方藏书楼在保管设施、研究人员等方面存在不足,出于保护目的,国家便将藏书楼内许多珍贵的古籍迁入了大型图书馆。   对于如何结束这种书楼分离的现状,浙江图书馆事业研究所所长林祖藻表示难度很大。他说,有些藏书楼周围的自然环境根本就不适合珍藏古籍,如杭州文澜阁地处孤山,前后临水,湿度很大,而传统的建筑又不能安装恒温恒湿的空调。   另外,一些曾经变卖的古籍,比如湖州皕宋楼的藏书早在1907年就被卖到了日本的静嘉堂,现在要赎回,就会涉及到外交方面的问题。而以前收归图书馆集中保护的古籍,其现在的保管单位也不愿轻易归还,因此现在如果想要实现书楼团聚,只有借鉴杭州文澜阁补抄《四库全书》的做法,将以前藏书楼内所藏古籍用照相机翻拍下来,然后依据原书进行还原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