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热点题
把社会热点融入试题,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福建省龙岩市中考物理试卷第31题
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
(1)刹车过程中轮胎发热升温, 能增加,这是由 引起的。
(2)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点评:本题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把“酒后驾驶”这样一个社会顽疾摆在中考的台面上,引起学生和社会的关注,而且把司机在酒后由于反应时间变化所造成的应变状态,用具体的数据表现得清清楚楚,清除了“少量饮酒头脑还清醒驾车没有问题”的糊涂认识,起到了说教和广告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它把物理原理和社会现象贴切地融在一起,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题引入了“反应时间”和“反应距离”两个概念,用准确而又简洁的语言陈述了它们的定义,不仅考查了学生领悟新的科学概念的能力,也使题目的行文变得清楚和简练。
●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第12题:
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点评:答案为A。该题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知识基础,要求了解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一道源自于实践的题目,教材中也有相关的观察活动。此题精彩之处在于要求物理教学要重视实验现象及实验细节的观察,这也反映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二是明确了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给学生观察发现的机会,老师们和学生们也都可能创设这种机会,我们鼓励抓住机会,实施适合于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的创新教育。
创设合理的探究情景,有效考查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第29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 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 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侧重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分析论证”要素。本题没有选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探究的课题,也没有选用教材中科学探究的知识点,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经历过的探究过程,其探究结论已经知晓,不用分析论证,只凭回忆就可以把实验结论写出来。由此,本题选择“锥形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速度的定量关系”这一学生完全陌生的课题进行探究,便能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命题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题目一开始就指出兴趣小组在进行“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的研究,这是“提出问题”;随后题目介绍了整个实验过程,体现了“设计实验”;题目同时展示了一幅三个纸锥下落的照片,这是“进行实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也就是说,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环节都由题目完成了,考生的任务是根据图中的数据形成结论,这就是“分析论证”,由此可以看出,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是十分清楚的。试题的这种设计不仅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深化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本题的实验设计是十分巧妙的,用数码照相机在砖墙边拍照就能比较三个纸锥的速度大小;在纸锥肚子里装钢珠就能测量空气阻力。特别是测量纸锥下落时空气阻力的方法,涵盖了“匀速运动平衡状态”、“物体受力分析”、“二力平衡条件”三个知识点,把考查知识和考查能力结合在一个简单、有趣的活动中,是三维目标融合的好样例。
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巧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昆明市中考物理试卷第24题
为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科技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需要1至2万千瓦的功率,最大融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融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从而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如图13为位于某电网线路上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洛阳涧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VIP
- 2024年全国高考数学真题分类(函数与导数)汇编(附答案).pdf
- 奥维互动地图在线路勘测中地应用.docx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2.pdf
- 2023年福建考评员考试答案.docx VIP
- 英语中考短语大全.doc VIP
- 202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docx VIP
- 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pdf VIP
- 2025年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