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0讲 骨科六诊.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讲 骨科六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骨摩擦音响声较大,间或夹杂短小响声者,则多见于横断骨折。长骨干骨折其断端摩擦音较响,骨骺分离的骨擦音则较柔和。因此仔细辨认对于鉴别骨折的性质椰油一定的帮助。一般骨摩擦音出现处即为骨折处。骨擦音有时是患者告知、或医者触诊检查时感觉到的。骨擦音对完全骨折的诊断是一个十分确切的依据,如肋骨无移位骨折的早期,X线尚未发现时,若触诊检查中发现骨擦音或骨擦感即可确诊。 但必须注意: (1)裂纹骨折、劈裂骨折、嵌插骨折及分离骨折均无骨摩擦音。 (2)检查时不能主动去寻找骨擦音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损伤。 2. 听骨传导音 骨的传导音也是诊断骨折的标志之一,多用于长管状骨的检查。检查时,在骨折近端适当部位放置听诊器,用手在患肢远端叩击骨性突出处,如上肢叩及桡骨茎突,下肢叩内踝部,听其声音,若听到的是清脆而响亮的共鸣声,则表示无骨折发生;如果听到是声音低沉破裂感或声音消失,则为骨折特征。此法对完全性骨折诊断意义较大,而对于裂纹骨折,因健、患侧骨传导音差别较小而难以区别。 检查骨传导音时应注意: (1)与健侧对比; (2)伤肢应不附有外固定物; (3)健、患侧位置应对称; (4)叩诊时用力大小要相等; (5)需结合其它体征进行分析,以免贻误诊断。 3. 听关节入臼声 由于在复位时,关节面之间的互相碰撞,会发出特有的声音,所以在关节脱位整复成功时,多数可听到格得一声关节入臼声。当听到此声音时表示复位已经成功,不必再继续牵引,而应当给于作适当的位置固定,以利于肌肉、韧带、关节囊的修复,避免造成习惯性脱位。 4. 听伤筋和关节音 (1)关节摩擦音:其检查方法为:一手放在关节上,另-手移动关节远端的肢体,可检查出关节摩擦音,或感到有摩擦感。关节在正常屈伸时,偶尔可闻及不附加疼痛的轻微摩擦音,这是生理性摩擦音。如关节运动时,出现持续的碾米样摩擦音,则表示有肌腱、筋膜或关节软骨面的损伤。要认真听或感觉关节摩擦音的性质,以利于鉴别诊断。 一般来说: ①柔和的关节摩擦音可在一些慢性关节疾患中听到; ②粗糙的关节摩擦音可在骨性关节炎时听到, ③尖细的摩擦音,则表示关节内有移动的软骨或游离体。 (2)肌腱弹跳声和捻发音:屈拇与屈指肌膜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作伸屈手指运动时,可听到弹响声。这是由于肌腱通过肥厚的腱鞘产生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鞘炎时,当拇指内收对掌,腕关节同时向尺侧偏时,局部会产生明显疼痛。在前臂伸肌群、大腿股四头肌和小腿跟腱部出现捻发音(即捻干燥头发的声音),多因炎症渗出而致的急性肌腱周围炎。 (3)关节弹响声:当膝关节作伸屈旋转运动时,出现清脆的弹响声,并伴有交锁性疼痛者,一般是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有游离体。 5. 听啼哭声 听啼哭声主要应用于小儿患者,以辨别受伤部位。由于小儿不能准确提供伤病病史,家长对受伤史有时又不尽了解,故医者在检查患儿时,应注意啼哭声的变化。若当触摸到某一部位,小儿发生啼哭或哭声加剧,则往往提示该处可能就是损伤的部位。 6. 听创伤皮下气肿音 最常见的创伤皮下气肿是当肋骨骨折后,断端刺破胸膜和肺部,气体渗入皮下组织而形成,当把手指分开象扇形一样按压在肿胀部位时,就有一种特殊的捻发音或捻发感,称为皮下气肿胀音。这种摩擦音还可在创伤气性坏疽或手术缝合后的切口周围出现。 四、切诊 骨伤科的切诊包括两大内容,一为脉诊,一为摸诊。 (一) 切脉 切腕后部寸、关、尺脉,脉证相参,以辨脏腑、经络、气血等整体的虚实、寒热,结合其他检查,作为损伤辨证治疗的依据。损伤之脉象与其他各科疾病的脉象有许多不同之处,常见的脉象有十二种: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弦脉、濡脉、洪脉、细脉、芤脉、结代脉等。清朝钱秀昌《伤科补要·脉诀》中的伤科脉诀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根据损伤疾病的特点,损伤脉法纲要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1. 瘀血停积者多系实证,故脉应坚强而实,不宜虚细而涩;洪大者顺,沉细者逆; 2. 亡血过多者多是虚证,故脉宜虚细而涩,不宜坚强而实,故沉小者顺,洪大者逆; 3. 六脉模糊者,证虽轻但预后必恶; 4. 外证虽重,而脉来缓和有神者,预后良好; 5. 在重伤痛极时,脉多弦紧,偶尔出现结代脉,是疼痛而引起的暂时脉象,并非恶候。 为了便于记忆,有一骨伤科脉证口诀,可供参考。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