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寒论

学伤寒用伤寒 ——浅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消化系疾病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 章浩军 《伤寒论》源出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约为公元200~210年)。它是一部现存最早、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书,历代医家将其奉为“圭臬”。 该书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创立较为完整的六经病辨证体系;2、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3、创制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剂;4、开创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程式。 现笔者结合二十余年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消化系疾病的经验,谈谈如何治伤寒之学亦即学好伤寒、用活伤寒。 一、???伤寒重熟读强理解 熟读原文,是学好《伤寒论》的基本功。对主要条文必须熟读,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些条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力求精通,而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而要精通必须熟读,熟读可以帮助理解,俗谓“文章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清·章学城说:“学问之始,非能记诵。博涉既深,将超记诵。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文史通义》)强调了记诵的目的和重要性。 吴考磐认为:“《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字数不多,我认为最好全部或大部背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陈鼎三认为:“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我们认为《伤寒论》中方证的条文和方剂最好能熟记。 1 常见文法要掌握:“省略法”论中不少原文是采用省略的笔法写成的。 例如只提一症一脉,以概其余,这就应当前后文联系地读,领悟原文精神。如“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为什么脉数者,还可以发汗?而且宜用麻黄汤呢?这条原文必须与第一条太阳病提纲,第三条“……名为伤寒”的提纲,以及第三十五条麻黄汤证的主文相互对照,才能搞清楚“脉浮数宜麻黄汤”的道理。此类条文论中甚多,读时应一隅三反,不然会读不通。 “倒装法”,亦称“倒装句”。论中的原文多数是按主证、主脉、主方,或提示病机、转归、治疗、禁忌等依次排列,这是顺叙,可以一读便通。但有的条文则不然,不一定是按上述主次顺序排列的,如“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本条文小青龙汤主之句,应移在“发热不渴”的句下,与全文才能衔接,论中此类条文,在理解时应将倒叙文句,按文理原理,换回顺叙的意思。 “插叙法”,是在叙述中插入其他脉证,或插叙病机,或带有鉴别诊断的作用等。如“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本条是叙述蓄血发黄的证治,与上下文三条并列,都提出小便利与不利,以兹鉴别蓄血证。这类条文六经皆有,应当明辨。 “举宾略主”,亦属“省文”之类。论中六经辨证,提纲中叙述之主证、主脉,在其后的条文中则多有省略,例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尔后凡提“太阳病”三字,则包含本条的脉症。再如“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原文中心意思是讨论太阴病的治法。因而“属太阴”三字,则寓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的主证,其“自利不渴者”,即省略了主证。这种条文必须参合太阴病提纲认识。 2 明了伤寒论特点:陈亦人在《伤寒论求是》中指出《伤寒论》的特点有五个方面: 一是“变”,论中内容言变多而言常少,对于常规的如六经病的主证主方论述不多,绝大部分是探讨非典型的、证情疑似的、病势不定的复杂证候。通过对这些复杂病情的讨论,从而提示诊察的规律和方法。 二是“辨”,每个病篇都以“辨”字冠首,如“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全书皆贯穿着“辨”的精神,不但要辨病在何经,而且要辨病性的阴阳,辨病位的表里,辨病情的寒热,辨邪正的虚实(即八纲辨证);不但要能辨简单的证候,而且要能辨复杂的疑似的证候。 三是“严”,方药配伍极其严谨,其中一两味药的变动,或仅是药量的增减,作用就显著不同,而且皆有一定的规律,药味少而功效高,充分体现了经方的优越。 四是“活”,辨证上很少固定证型,强调具体分析;治疗上不是刻板呆法,主张“随证治之”;方药上反对执方治病,重视加减化裁。 五是“简”,《伤寒论》六经病篇同霍乱、劳复等篇在内398条条文,只有13404个字(赵开美复刻本),的确十分简要,有些条文只提出一个症状或一种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这是举主略次,举变略常,举证略脉,切不可孤立看待。 掌握《伤寒论》的特点,有助于对其条文的理解,也有助于理顺《伤寒论》与其他中医基础学科的关系。 例如: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只有一条条文中述及,这是其常,而在具体运用中则提出了“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