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的缺失与张爱文本的悲剧性
中文摘要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张爱玲用一个个穿透生命和人性的故事为中国
现代文学史增添了无数话题。本文试图通过三方而的研究,探讨其作品历久弥
新的艺术魅力所在.即张爱玲情感缺失产生的原因;爱的缺失对其文本的悲剧
性影响;情感缺失对其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一、张爱玲的作品充溢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凉”或者“苍凉”
成为其小说的情感基调,这种创作风格与她成长时期的情感缺失性体验有着密
切的关系。所谓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精神的和物质的、生理的和心理
的满足等缺失的体验。缺失性体验往往会成为作家艺术创作的源泉。童年时父
母盼亡故、离异等痛苦的遭遇对作家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极为巨大,会使其形
成一种长久的缺失性体验,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作家创作的题材选择、人物
造型、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张爱玲情感缺失性体验的形成主要源于四个因素:
(一)母爱的缺失。(二)父爱的缺乏。(三)爱情的悲剧。(四)家国的失落。
二:、张爱玲笔下的人生,始终衬着一种凄怆悲凉的底色,这是她作为一个
敏感自省的女性作家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生存无奈和生存痛苦以及生存恐惧的
深刻感悟,也是她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下面从四方面展露其作品的悲剧
性:
l、对传统母爱神话的解构
母亲是个体生命里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母亲的基本
职能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和操持家务,中国人对母亲的尊重也主要是尊重母
亲的生育抚养之恩和操持劳动之苦。因而,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母爱一直被
赋予理想与神圣的光环。张爱玲则解构了传统的母爱神话,其作品出现了一系
列令人失望或被环境所异化的母亲形象。
2、对传统父权的无情颠覆
自古以来,文化标榜的父亲形象是坚强、勇敢、刚毅、伟岸,是小至家庭,
大至社会的擎天柱,从而无限扩大了他们的权利。张爱玲则撕破了父权社会强
加在男性身上的各种耀眼的光环,贬抑了父权宗法制的传统文化,彻底颠覆了
人们心目中惯常认为的高大威严的父亲形象,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
嘲讽。
3、对爱情与婚姻神话的消解
爱情和婚姻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期待构成了人类最崇
高最圣洁的感情。张爱玲从父母及自身不圆满的经历中戳穿了婚恋面纱下的可
笑与龌龊,彻底消解了爱情与婚姻的神话。
4、对同胞手足之情的揭露
封建人伦在张爱玲的笔下是虚伪的,所谓的家庭亲情在她冷峻的目光下也
绝少温情的成分,手足同胞相残相煎也不乏其例。
三、创作主体的早期人生体验对人格心理的发展、作品风格的形成有着十
分重要的影响。情感缺失性体验也使张爱玲从表象的世界中解脱出来.更执著
于探索人性的深处,表达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下面探寻情感缺失对张爱玲创
作的价值和意义:
1、对生命本真的思索
张爱玲看透俗世红尘,她深知英雄不过是特殊和个别,有着种种缺陷的凡
人才是广泛和普遍,因而普通的人生和人性才更为真实。所以,她总是对自己
笔下人物的悲剧冲突进行低调的弱化处理,以一种低调悲剧中凡夫俗子在现实
挤压下隐忍退缩的弱化模式,凸现沉重人生给软弱的凡人所造成的伤痛与无奈。
2、形成了独特的苍凉美学基调
她以“悲天”、“悯人”的传统情怀,对乱世中芸芸众生的悲剧生存境遇,
投入了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在写到笔下人物面对生活中的悲剧性境遇时,往往
采取一种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这种对悲剧冲突的低调处理,就是“参差
对照的写法”,它形成了“苍凉美”的悲剧基调,打有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
关键词:张爱玲;爱:缺失;文本;悲剧性
Abstract
hthe40sofⅡ1c the
20“centllfy,Shanghaibeingenemy-occupiedarea,
tomodemChinese
addednumerous literaturewithstories
ZhangAiling topics
tri∞to
whieh Hfeandhum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