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强度聚焦声治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 Lynn(1942)和Fry(1955)将超声波聚焦应用于狗猫等动物的脑部实验与神经选择性损伤实验研究。 1961年Hickey等首次对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脑垂体破坏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我国在这一领域后来居上,1997年我国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研究所首先研制了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并应用于临床。 作用机制 将体外电声换能器产生的多束超声波,聚焦于体内肿瘤病灶,在焦点处形成高能密度区,使靶区的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 作用机制 高热效应:在瞬间(0.15~110s)使聚焦区内的温度升至65~100℃,导致凝固性坏死。 空化效应:使局部组织产生瞬间空化效应,使细胞膜性结构(主要是细胞器)不可逆损伤。 机械效应:受到超声作用的组织细胞高速来回振动,强烈变化的力学作用可以破坏靶区的细胞及其支持结构,改变细胞的功能,使DNA大分子降解及酶变性等。 声化学效应:使细胞局部肿瘤细胞产生化学反应,例如使H2O分解为H+和OH-,损伤肿瘤细胞。 破坏肿瘤滋养血管:可以破坏2mm以下的小血管,使肿瘤组织发生继发性缺血性坏死。 诱导部分细胞凋亡,对放化疗有增敏效应。 适应症和禁忌证 有确切疗效的适应证是:前列腺癌、肝癌、肾癌、肾上腺癌、乳腺癌、膀胱癌、胰腺癌、腹膜后恶性肿瘤、大肠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等。 有一定疗效的肿瘤为:胃癌、贲门癌、壶腹部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恶性骨肿瘤、脊索瘤、门静脉癌栓等。 严重心、脑、肝、肾、肺功能不全者;全身情况差,有严重感染和中毒症状者。 治疗前病例选择方面应考虑以下几点:治疗区域不应存在阻碍声波的组织或介质,如骨骼、疤痕组织及气体等。适用于治疗边界清楚的病变,不适宜用于弥漫性肿瘤的治疗。 副作用及其预防 HIFU治疗具有定位准确,治疗剂量可控性等优点,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对肝脏、肾脏 、心脏、脑、肺等重要脏器无损害作用。 治疗过程中对超声聚焦经过的部位可能产生损害,一般也是可逆性的。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界面的皮肤损伤和聚焦处疼痛,除此之外还有皮肤水疱、神经损伤、暂时性高血压(主要是由聚焦用的水囊压迫所致、肛门坠胀(可能是由于内脏神经反射所致)、发热(治疗后坏死组织吸收引起)、脏器损伤等。 预防方法主要是选用较好的超声治疗设备以及高度重视技术操作方法。 HIFU的局限性 靶区内癌细胞的残留:聚焦点仅为数毫米,点与点之间有时难以重叠,靶区内能量分布不均。 生理移动,出现脱靶;含气的肺组织覆盖 ;超声波通过骨性组织时会被大量吸收;病灶边界不清,影响精确定位。 缺乏随机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缺乏能实际应用的无创实时测温系统 缺乏公认的治疗规范和疗效判断标准 * * 国产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设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