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献学史学简编》纲要.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古文献学史学简编》纲要.doc

中国古文献学史学简编 总目录 缘起. 第一章 先秦 第一节 夏商周时代文献典籍的产生、保存和整理 第二节 我国古文献学的开拓者孔子 (一) 孔子与《周易》 传统说法. 第一,孔子作易传 . 第二,孔子不但作易传,还作卦辞、爻辞 第三,从宋代开始,不断有人怀疑易传亦非孔子所作 . (二)孔子与《尚书》. (三)孔子与《诗经》. 《论语》中谈到《诗经》的地方 第一,关于评论 第二,关于诗教 第三,关于解释 (四)孔子与礼. (五)孔子与乐. 孔子关于文献典籍整理观点、方法三点 .. 第一,多闻阙疑,择善而从 .. 第二,崇尚平实,排斥虚妄 .. 第三,为我所用,开儒家穿凿附会之先河 .. 第三节 孔子后学与古文献整理先秦诸子与古文献学 .. 子游.. 子夏.. 子木.. 孟子关于古文献学观点、原则四条 . 第一,在理解、训释方面反对“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主张“以意逆志” .. 第二,研究、整理古文献,要紧密联系原作者,知人论世 . 第三,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对古文献采取审慎态度,强调怀疑和辨 伪. 第四,自觉地把整理古代文献服从于一定的政治目的 第四节 先秦诸子与古文献学 (一)《墨子》.. (二)《荀子》.. 法后王. 隆礼.. 《正名篇》在训诂学上四点贡献 .. 第一,指明了词义的社会性 .. 第二,指明了语词的地域性 .. 第三,指明了语词及词义的历史性 .. 第四,提出了“单名”、“兼名”、 “共名”、“别名”等概念,有助于循 名责实,精确地辨析、训解词语的意义 (三)《韩非子》. 《解老》、《喻老》值得注意之两点 第一,《老子》篇次与今传本不同 .. 第二,韩非注释《老子》,并非完全据守《老子》本意,而是有参会己意, 为我所用的成分,实际上是经过改造了的《老子》 . 第五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及其对先秦文献流传的影响 .. 对焚书坑儒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之两点评价 首先,事件起因在于博士淳于越颂古非今,反对郡县制,主张分封制;儒生 们道古害今,惑乱黔首 . 其次,做法片面、简单、粗暴 . 禁毁古书情况四点 第一,“博士官所职”不在烧毁之列 . 第二,医卜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 第三,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严重 . 第四,民间所藏《诗》《书》及诸子书损失严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 有古文书被发现.. 第二章 两汉 第一节 概述. 一、政治思想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 二、秦火之后,先秦文献典籍在汉代的流传整理情况 .. (一)周易. (二)尚书. (三)诗经. (四)三礼. (五)春秋. (六)孝经. (七)论语. 官方对经籍文献的三次审定经义、校定文字的活动 . 对兵家、法家、道家文献的校勘、纂辑 语言文字学专著的出现 . 语言文字学的成就——文字、训诂方面 三、经今古文学. 今文经、古文经之三大区别 .. 经书写本差别三个主要方面 说解差别三个方面 . 宗旨不同 经今古文经书的来历 重新发现的经书古本两大系列 .. 经今古文之争 古文家刘歆:正式揭开斗争序幕 . 东汉时期今古文斗争特点四条 .. 实事求是、具体分析今古文斗争 . 四、经学与纬书 谶语、图谶 谶、纬之区别、联系 纬学与今文经学之联系 . 纬学与古文经学之联系 . 纬书广、狭二义.. 广义:包括图谶纬候之书在内 .. 狭义:专指七纬 对纬书之辩驳 纬书之禁废、散佚. 纬书佚亡之原因两点 从学术上看,其虚妄的内容决定了其无存在的价值 .. 从政治上看,为统治者所利用 .. 纬书辑佚之作 纬书价值之三点.. 思想史上的价值 保存了很多天文历法资料 . 关于训诂、名物也有不少可取 .. 第二节 董仲舒 董仲舒之公羊学暨春秋说之特点四方面 .. (一)阐发、附会微言大义 .. 、三世说.. 、三统说.. 、六科、十指 三科九旨 (二)宣扬阴阳灾异,附会“天人感应” .. (三)通经致用.. (四)在训解内容上重义理而轻名物、训诂,在训解方法上多主观臆断、牵 强附会.. 第三节 司马迁 (一)《史记》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献 .. (二)在古文献考辨方面的成就和局限 .. 其辨伪涉及两方面. 关于书籍的名称、作者、年代真伪的考辨 关于书籍内容诸如事实、论说真伪的考辨 辨伪特点. 力求质实,排斥虚妄 对传闻异辞,谨慎存疑,不执一绳万 .. (三)在古文献释译方面的成就和问题 .. 注意消除古代文献史料的语言隔阂 .. 对一些古奥艰涩的字句进行译释,所谓“以训诂代本字”,为古文的解释、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