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孕妇在妊娠期持续不良心情和精神状态,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Eichmann Ecsenius ,1952年对德国柏林和其它几个区共55家医院的调查。 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的七年间,新生儿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是1.25%;在希特勒法西斯统治下的七年内,畸形发生率上升到2.38%;在1940年至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畸形率又上升到2.58%;战败后的1946年至1950年的五间期间,畸形率竟高达到6.5%。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孕妇情绪与胎儿大脑发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孕妇如紧张焦虑,其子女长大后也情绪不稳。大量研究还证明,情绪困扰的孕妇还易于在妊娠期间和分娩时引起合并症。 例如,严重焦虑的孕妇往往伴有恶心、呕吐,并易于导致早产、流产、产程延长或难产。 难产对孩子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因为新生儿在产道中时间过长,引起窒息、缺氧,必然对神经系统有损害,对心理活动有影响。 有人认为儿童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多动症)就与难产损伤有关。所以孕妇要正确对待分娩这一自然生物现象,消除焦虑、解除紧张、正常分娩,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婴儿期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从上到下,从头到脚 进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中轴到周边 大小原则:从粗动作到精细动作,大肌肉到小肌肉 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 通常在5~6个月出现 独立行走 发展里程碑 重要意义 对幼儿来说,学会伸手与抓握非常重要。抓握允许儿童接触并且感觉到世界的绝大部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将世界中的很多事情放入嘴中、进行吸吮,并且尝一尝它的味道。特别是,当与运动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提供了一种极其有效的探索与学习的方式。 当然,开始的时候,婴儿能够接近物体并且突然抓住它。皮亚杰认为,实际上,婴儿可能不能够形成这么去做事情的意图。他们会十分激动的到处看看,十分明显,他们的运动没有目的,经常是毫无目的地挥挥手、伸伸脚,与他们“看”的动作不能够协调在一起。 但是,明显的是,成功的伸手与抓握需要观察、看以及思想中所具有的意图。还远远不止这一点,它们还需要将手的伸出和握住与来自于视觉系统和身体系统的反馈协调在一起。学习伸手与抓握就像学习行走一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婴儿凝视、晃动,并且有时变得几乎是不可控制的激动。也许比较偶然,小手会握住感兴趣的物体,有些笨拙、比较短暂。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伸手与突然抓握变得更加优雅、更加准确。 因此,到6个月左右大的时候,婴儿已经学会伸手与抓握,并且也许通过手的伸出与握住去感觉物体的特征—它的形状、尺寸与质地。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记忆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 感知觉发展 研究方法的突破 习惯化范式 优先注意范式 视觉 听觉 味觉、嗅觉和肤觉 空间知觉 记忆的发展 0~3个月 3~6个月 6~12个月 12个月以后 思维的发展 直观性和行动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思维的狭隘性 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理论 后天学习 先天成熟 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 婴儿言语的发展 语音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 句法的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情绪的发展 气质 社会性依恋 自我意识的发展 情绪的发展 笑的发展 自发性微笑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哭的发展 恐惧的发展 本能的恐惧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怕生 预测性恐惧 气质 容易型 困难型 迟缓型 混合型 社会性依恋 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依恋类型 安全型 回避型 矛盾型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 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 母乳喂养 美国《外科医生总则》认为,要督促妇女使用母乳喂养她们的孩子。 《外科医生总则》2000年的目标之一是,在所有的母亲中,75%的母亲努力使用母乳喂养她们的孩子,并且至少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