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教师版)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水村闲望(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诗句解读】画船静泊沙滩,隔岸烟雾笼罩,衰草迷蒙,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溪云淡淡,酒家微露。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①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②尾联直抒胸臆,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独自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这首诗以“书事”为题,句句都是在描写诗人的行为。这些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思念远友,为朋友的遭遇满怀忧虑的老者形象。高考命题人认为这首诗是咏梅诗,实为不妥。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整首诗描写的主体,咏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兼而有之。这首诗虽然写了梅,却没有对其做正面描写,虽然也表现了梅的品格,目的却不在此。在诗中,梅只是诗人用以慰藉自己鼓励朋友的凭藉,而不是要着意表现的对象。【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都梁六首(其二)陈造①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 平淮②剪绿野,白塔界晴霄。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注】①陈造,南宋诗人。本诗是诗人登都梁山所作。都梁山位于今安徽盱眙东南。②淮河在南宋时作为宋金边界线,于都梁山附近流过。【诗句解读】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浮荡天边。放眼望去,都梁群峰一直向远方绵延。平缓流淌的淮河流过平原,像剪开了绿色的田野;高高耸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像把碧蓝的天空一分两半。客游外地,风光确实不一般,禁不住吟诵这边域壮伟的景观。但一想起国家前途、个人抱负,就只能是黯然回首兴趣索然。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①对壮美的边界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诗人登都梁山见到平淮绿野、白塔晴霄的开阔壮伟之景,不禁生发出赞叹之情。②对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感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宋金边境之景想到淮水为界,山河分裂,表达了对国家现状感伤之情。③对当局不思振作、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诗人于都梁山眺望如此壮美却被金人占领的山河,心中充满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振作,无法收复失地的不满与愤懑之情。④表达了诗人无心求取功名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的第一句“功名它日事”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在国事日非的大前提下,无心谈及个人的功名前途的痛苦之情。(不切合诗句分析,只答出套话如“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酌情给1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年四川卷)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解析】《九日和韩魏公》是北宋散文家苏洵为答谢韩琦邀请自己参加宴会的一首诗。首联为谦恭之辞,登门不才为自谦,华发映罍为颂韩。颔联又延展谦恭之意,意为不堪承受丞相邀人东阁宴饮的盛情,又愧列诸老儒于曲台。颈联言其感谢丞相的惠泽,表明丞相邀饮不但消解了佳节思乡的愁绪,而且激发了自己的“壮心”。尾联延展“壮心”:暮归后,面对寒雨反而兴奋得难以入睡,干什么呢?“自把新诗百遍开”。说写新诗,暗寓业进之意。【参考答案】主要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