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doc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
第21卷第1期
2006年1月
乐山师范学院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01.21.No.1
Jan.20o6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
梁德林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唐人的一种习惯.现存唐代寻人不遇诗中,被寻访者多为道士,僧人,隐者.宣
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表达景仰之情及叙说友情,是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寻人不遇诗常有令人叫绝的奇思
妙想,也有丰富的情感内容.
关键词:唐诗;主题;艺术表现;寻人不遇
中图分类号:I2o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06)01---0030-04
据笔者统计,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以
寻人不遇为题的只有吴均《诣周承不值因赠此诗》
一
首.而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中,以寻(访,
谒)……不遇(不见,不在,不值)为题者共有87
首,虽然在现存近五万首唐诗中所占比例并不大,
但寻人不遇是唐诗中非常有趣的一类题材,其情
感内容和艺术表现都有一些独特之处.
寻人不遇诗的创作目的与主旨
唐代诗歌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寻人不遇题诗
留言是唐人的一种习惯.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
题精舍》:吾师正遇归山日,闲客空题到寺年.杜
苟鹤《访道者不遇》: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
都反映了这种习惯.这些诗一般题在墙壁上,如韦
应物《因省风俗访道士侄不见题壁》,独孤及《与韩
侍御同寻李七舍人不遇题壁留赠》.有的题在石头
上: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有的则题在宽大的植物叶子上: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窦巩《寻道
者所隐不遇》)当然,也有些诗并不是为留言而作,
只是为了抒发寻人不遇后的感慨.如孟浩然《洛中
访袁拾遗不遇》,作者寻访的袁拾遗已经江岭作
流人,不知是否还能归来,即便能归来也不知要
到何年何月,因此,当时不可能以诗留赠.从刘长
卿《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一诗来看,此类诗
也有以寄赠的方式送达所欲寻访者.由此可见,题
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寻人不遇诗创作的主要目
的.题诗者当然希望得到回应:留诗如和得,一望
寄前途.(贯休《庐山寻灵纪不遇》)实际上,不少
寻人不遇诗也确实得到了回应,如陈子昂《酬田逸
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陆龟蒙《奉和袭美
见访不遇》等诗便是明证.
在87首寻人不遇诗中,被寻访者身份各异,
其中道士,僧人,隐者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因
此,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便成了唐代寻
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
诗题中称所寻访者为道士,炼师,尊师者有
18首,约占总数的20.7%.此类诗具有浓重的道教
色彩,诗中常出现松,鹤,鹿,棋,药等意象,如:看
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唯见一青松.药炉有火丹应
伏,云碓无人水自舂.(白居易《寻郭道士不遇》)
夜棋全局在,春酒半壶空.(许浑《寻周炼师不遇
收稿日期:2005—03—07
作者简介:粱德林(1955-),男.壮族,广西大新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留赠》)只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药圃花香异,沙
泉鹿迹新.(杜苟鹤《访道者不遇》)唐人把道士视
为神仙,《瀛奎律髓》在仙逸类中就收录了五首
唐代寻人不遇诗.在此类诗中,主人居处犹如仙
境,主人则如同仙人,来去无踪,神秘莫测,令人羡
慕.如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仙子东南秀,泠然
善驭风.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受策金华洞,焚
香玉帝宫.我来君闭户,应是向崆峒.汪道士在作
者的笔下成了泠然善驭风的仙子,作者寻访
不遇,猜想他已去仙山会友.诗中用了不少道教
的典故,以切合主人身份.又如李白《访戴天山道
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
去,愁倚两三松.诗人一路上听到犬吠,水声,却
听不到道观的钟声,见到桃花,麋鹿,野竹,青霭,
飞泉,碧峰,就是不见道士.无人知所去,写出了
道士行踪的神秘.诗人欲继续寻访,不知该往何处
去;欲在原地等待或择日再来,也不知道士何时能
归,只好愁倚两三松.
诗题中称所寻访者为僧人,上人,寺主的诗共
14首,约占16%.此外,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
留题》亦属此类.广宣是一位善诗的僧人,宪宗,穆
宗两朝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此类诗常见
意象有云,水等,如: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李白《寻山僧不遇作》)人间不自寻行迹,一片孤
云在碧天.(韦庄《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此
类诗中的主人多居于远离尘俗之地,生活闲适,清
心寡欲.作者在描述他们的生活环境时,往往流露
出向往之情.如于武陵《夜寻僧不遇》:数歇度烟
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
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你如何破解软件OD破解软件OD使用教程.doc VIP
- 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月报表.pdf VIP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名师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一体机-柯尼卡美能达-bizhubC220说明书.pdf VIP
- BS EN 60079-32-2-2015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急诊科患者转运途中突然病情变化应急预案.pptx VIP
- 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景家口至清水驿段扩容改造报告书.pdf VIP
-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护理问题及措施与健康指导.ppt VIP
- 零星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一种比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Cu-MOF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