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健按摩.doc
第一篇 保健按摩
第一章 保健按摩基础 4
第一节 保健按摩发展简史 4
第二节 保健按摩的作用 12
第三节 按摩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和常用按摩介质 19
第二章 保健按摩手法 26
第一节 单式保健按摩手法 26
第二节 复合手法 88
第三章 各部位保健按摩操作 94
第一节 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94
第二节 颈项部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98
第三节 肩与上肢部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101
第四节 腰背部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104
第五节 胸腹部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106
第六节 下肢部保健按摩操作程序 109
第四章 不适症的保健按摩处理 112
第一节 颈项强痛 112
第二节 肩 部 酸 痛 114
第三节 肘 部 酸 痛 116
第四节 上 背 疼 痛 118
第五节 腰 部 酸 痛 119
第六节 股四头肌酸痛 121
第七节 腓肠肌痉挛酸痛 123
第八节 膝关节酸痛 124
第九节 胃脘不适(功能性消化不良) 126
第十节 头胀痛(血管性头痛) 128
第十一节 头晕(脑供血不足) 129
第十二节 鼻塞不通 131
第十三节 上肢肌肉酸痛 133
第十四节 失眠(精神疲劳) 135
第十五节 足 跟 痛 137
第五章 保健按摩器械 139
第一章 保健按摩基础
第一节 保健按摩发展简史
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在当今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保健科学。“按跷”“跷引”“按杌”等均是按摩的早期名称。在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按摩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也逐渐认识了按摩对人体的保健医疗作用。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了一些有意识的保健医疗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改进,按摩保健医疗体系得以逐步形成。在中国,这一体系的形成年代大约在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的两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疗保健学科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按摩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黄帝岐伯按摩经》是中医按摩医学最早的专著,可惜这本书在东汉时已流失,其主要内容散见于同时期及稍晚的一些医学著作中。
一、保健按摩术的起源
《素问?异法方宜论》讲“导引按跷”从“中央”出,“中央”是指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河南是中国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吕氏春秋》和宋朝罗泌著的《路史》中也有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水灾,百姓多患筋骨之病,而用“导引法”来保健医疗的记载。1899年以来在河南殷墟等地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中的按摩史料也为《素问》的这一观点提供了考古学佐证。
甲骨文中手法的代称和基本的手法名为“拊”。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一个象形文字“付”,为“拊”字的初文。字形本义是一个人用手在另一人身上抚摩。还有一个“疗”字,甲骨文原文是一个人卧床不起,另一人以手按摩其腹部的形象。甲骨文中有几段文字,记载了为王室成员按摩前做的可行性占卜过程,并记录了3个宫廷专职按摩师的名字,其中有一位是女性。说明殷商的宫廷已经有了专职男女按摩师,当时的保健按摩已经相当规范化了。
二、保健按摩初创时期(春秋至汉代)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大批帛书和竹木简,共计帛书10种,竹木简4种。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西汉初年)。《五十二病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抄写于汉初,其内容比《内经》更早,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中涉及的按摩手法,有按、摩、摹、蚤挈、中指蚤(搔)、括(刮)、捏、操、循(揗)等10多种。与《五十二病方》一起在马王堆出土的还有帛画《导引图》,绘制年代与《引书》相同,该画绘有44个人像,描写各种保健和养生导引动作,标明可治的疾病有颓、烦、痹痛、温病等12种。其中一图为站位捶背图,另有一图中人物似为握拳搓腰状(或作揉膝状),这是最早的自我按摩图谱。通过这些导引术式,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运用锻炼腰背肌和运动关节等方法防治腰痛、膝痛以及一些杂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甾川王患病,蹶上为重,头痛身热”,西汉名医淳于意“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而愈,淳于意还将“案法”(按摩法)传授学生。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其成书历经了战国至秦汉的漫长时期,至隋唐还有医家参与修订和补充。作为学科名的“按摩”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溢,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这是首次明确地将按摩作为一门科学提出。自《内经》以后,按摩成了我国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黄帝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docx VIP
- 装饰工程检验批划分方案.pdf VIP
- 《腹部器官的体格检查》课件.ppt VIP
- 儿童,颜色,填涂画.docx VIP
-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建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docx VIP
- 网上报销管理系统解决方案.docx VIP
- 孕产妇健康管理及生育教育基础训练妇产科护理综合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16R405 暖通动力常用仪表安装45.pdf VIP
- 03R421 物(液)位仪表安装图PDF高清图集(OCR).pdf VIP
- 外语学习 - 新大学法语1第二版教学参考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