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海书院到寿光中学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北海书院到寿光中学的变迁 一、县令吴树声创建北海书院 吴树声,字筱亭,云南保山县人。熟经文,精小学,撰述等身。著《六书微》、《歌麻古韵考》、《合音辑略》、《诗小学》、《孟子小学》、《汉书小学》等。能文爱才,“每莅一邑,留心人才,莫不尊贤友仁”。知寿光为北海壮县,“其人类,敦诗礼,能文章”。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莅任寿光县令。下车伊始,即试邑生童,“到者百数十人,屋宇皆满,无安砚处。归而默计,欲为建书院。”“而与邑父老子弟修士相见,礼佥谓科岁县试,多至千数百人,而试无定所,不得已於衙斋前搭席棚而扃试之。几案皆自备运。夏虑暑雨,冬阻风雪。”士子苦不堪言。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吴树声首捐千三百金,又得父老修士之助,得善地于东门内,书院开工建设。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书院落成。“於是会讲有堂,两翼有厢,燕居有房,诵习有室,厨溷有所,科岁试有东西号舍,长桌坐橙具有,并于讲堂室西偏立苻秦丞相清河侯王景略(王猛)祠。所以表乡献也。”,院司道府为之立案,聘请贤达为之掌院,岁科两试均在此举行,也是每月课试生童讲学之地。 二、县立高等小学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朝廷颁布“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知县范铠将北海书院改为县高等小学堂。 原北海书院东厢,后因火灾夷为平地。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知县金猷大募捐在东厢故址上改建成新校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县长张贺元又拆除西厢,另筑新校舍,从此北海书院东西厢原屋不复存在,唯书院大礼堂五间仍为小学礼堂。自光绪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年,原北海书院旧址上的县立高等小学堂,陆续建筑的新校舍共七十八间,加上旧礼堂五间,全校共有校舍八十三间,并在校东面建立一体育场。县立高等小学堂,书院旧地加新置地,共有地官亩八亩七分。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校长为王自勉,肄业生分两级,共四十余人;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校长为杨元祥;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校长为刘子久。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学生仍两级,人数增至八十余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至十五年(公元1926年),田子元充校长,计学生一百八十余人。 三、寿光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十年前,县内有高等小学十余处,每年毕业学生达百余人,但县内无中学,致使众多学生小学毕业后失学。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精明廉干,饶有胆识”的县知事邹允中与教育局长刘子久及各机关领导悉心谋划,并筹得部分款项,划出县立高等小学堂(即原北海书院)的后院地基官亩三亩六分,又购得空地官亩五亩七分,合计九亩四分,为新建中学用地。并将该地块上的原高等小学堂讲堂五间,东西屋六间,东西楼房十二间及西南隅忠义祠三间合为县初级中学校舍,尔后历年皆有建筑。县初级中学分前后两院,前院房舍五十三间,后院房舍六十三间,共一百一十六间。学校教室、图书馆、雅乐室及理化仪器、运动器具初具规模。校内中学班三级、补习班一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政局动荡,县知事贾月印潜逃。六月,匪酋黄凤岐攻城城陷。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春,黄凤岐“焚杀红门,屠戮无算。”四月,匪军入城占据七周夜,城内大乱,匪众抡掠一空。“校中器具书籍荡然无存。校务荒废,弦诵不闻。”是年秋,局势平定,重加整顿,恢复旧观。职教员十六人,学生二百六十余人。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又於校北购地一亩六分,并划入旧城隍庙前的一段,辟为运动场。此时县寿光初级中学共占有土地官亩为十三亩。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前,中学班一、二、三级,共毕业学生一百二十二人。民国二十年,中学班四级毕业生十六人,附设师范班第一级毕业十九人。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中学班第五级毕业十三人,职业补习班第一级毕业十八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初中班第六级毕业二十五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初中班第七级毕业三十一人,附设师范班二级毕业三十五人。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在校初中生一百二十六人,师范生二十六人,简易乡村师范生七十一人,附属小学班学生四十六人,共有在校学生二百六十九人。 同年四月,共产党员陈少卿发动驱赶县立中学校长赵渐逵的学潮,校长后由徐新周、王永福担任。 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日寇铁蹄踏入寿光县境,设于寿光县城的寿光县立初级中学,历时十三年而被迫停办。 四、从县立中学复建到“十五联中” 一九三八年春,县内主要城镇及交通要道被日寇盘踞。此时,国民党委任张景月为山东保安第十五旅旅长(后改称保安三师),并组成国民党寿光县政府,慈乐尧为县长。一九三九年春,张景月与慈乐尧计划恢复县立中学,遂在李家南邵村借民房招收初中一个班,学生四、五十人,委任国忆山(即国佩之,今侯镇西河南人)为校长,历时半年,因日寇骚扰而停办。 次年旧历正月,国民党县政府又在今古城街道贾庄和洛城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