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张斯馨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四张斯馨祠

「十四張斯馨祠」    「斯馨祠」土地公廟座落於「店仔街」(今日的民生路),是新店最早開墾的地區。廟中現存有1783年的香爐與1779年的建廟捐獻碑,從捐獻碑中,可觀察十四張一帶早期居民的結構。乾隆年間所築的土地公廟是由觀音石所雕刻而成的,原觀音石所雕刻的土地公廟屋頂,仍靜臥在新廟的一側。廟內所用的石香爐旁記載著:「乾隆肆拾肆年歲次夏月立」,說明「斯馨祠」至今已經有近二百三十年的歷史。        店仔街名稱由來:位於民生路86巷,是新店地區最老的古街,街內尚有1924年新店大水遺留下來的古厝,步行期間,悠悠舊街風情,依稀可心領神會。   「店仔街」名稱係因昔日淡水帆船上溯新店溪,在停船卸貨處,人群絡繹不絕,店家林立,形成市集,於是叫出了「店仔街」的地名。         斯馨祠簡介:是新店地區最古老廟宇,建於乾隆四十四年(西元1779年),迄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早期先民入墾新店地區,溯淡水河再沿新店溪,在大坪林渡頭上岸,為感念神明的庇祐,建福德正神廟一座,命名為「斯馨祠」,「斯馨」為「思鄉」(河洛音)轉化而來,意思為表達對故鄉的懷念。    廟內古碑建於1779年,內容主要記載時人捐獻細目,深具地方歷史意義,也是新店的漢人開拓史的最佳佐證。此外,廟內另一古味濃厚的寶貝就要屬1783年鑄造的香爐了,記得要仔細品味一番哦!         劉氏宗祠:劉家祖籍福建安溪,於十八世紀中葉在現今新店一帶開墾,其族人組成祭祀公業,藉由祭祖聯絡情誼。來台裔孫之中,以劉世棠康熙34年至乾隆31年,(1695至1766年)一房人丁較眾,其中來台第四代,可謂為新店士人之家。      劉家——利記公厝    利記公厝位於民生路75巷13號,為大坪林劉家所有。利記公厝處在田園中間。房屋座東北向西南,有內外兩重圍牆,為一進四護之建築。正身大廳為二重脊的燕尾頂,房宅牆身由金色玉斗子砌造,外牆則用圓形石砌成。    正身大廳供奉保儀大夫、土地公、廣澤尊王與祖先牌位,左二右二之護龍建築山牆部分有吉祥圖案的泥塑裝飾,墀頭並有泥塑,正身大廳前還有水車堵的泥塑裝飾,大門上方塑有「光承天祿」四字。    土地公的傳說   土地公的正稱是「福德正神」,一般人稱他為「土地公」。 傳說在帝堯時代,有一位專門教導人們耕種方法的農官,後代的人為了感謝他的恩德,就把他奉為土地神。 另外又有一種傳說,說他是一位張姓的收稅官,他非常愛護百姓,時常為人們的事情而忙碌,當他死後,人們就為他和張夫人立祠,他們就成為當地的土地公、土地婆了。 土地公很仁慈,而土地婆卻很自私,三番兩次的勸止土地公幫助人們,所以人們就不在祭拜土地婆,而只祭拜土地公了。 土地公是每個地方的守護神,所以各地的土地公都有不同的傳說故事。現在舉其中的一個傳說讓大家知道: 從前有一個收稅官,名叫張福德。他非常愛護百姓,如果百姓一時繳不出稅,他會寬緩些日子;要是真的沒有能力繳稅,他就自己拿錢貼補;百姓遇到困難,他也會盡力去幫助他們。每天就看著他流著汗在田埂間、市街上奔來跑去,為人們的事情而忙碌。 他死後,新任的稅官很壞,他不但催逼百姓納稅,更時常虐待他們。沒多久,大家就非常受不了,感到痛苦萬分。百姓懷念張福德的好處,於是在田野中風景最好的地方為他和張夫人立祠,尊稱他為[ 福德正神 ],他們就成為當地的土地公、土地婆了。百姓們常去燒香祭拜,向土地公祈求庇佑。 土地公很仁慈,笑容滿面,平常樂善好施;而土地婆卻很自私,整天都板著面孔。土地公看見世界上許多窮苦的人,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便設法使他們致富,使他們能過舒適的生活─當土地婆知道這件事後,卻加以勸阻,以後土地公就不再幫助別人致富了。後來土地公看到有人死了,他的家人哭哭啼啼的,實在悲傷,又動了惻隱之心,想設法使死人復活過來,好讓喪家轉悲為喜─土地婆知道後,又加以勸阻,土地公於是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由於土地婆三番兩次的勸止土地公幫助人們,所以人們就不再祭祀土地婆,而只祭祀土地公了。   土地公的正稱是[ 福德正神 ],民間稱他為[ 土地公 ]、[ 土地公伯仔 ]。 土地公相當於村長,是社神,負責考察聚落內人民的言行、善惡。 臺灣的土地公神像,大都是頭戴員外巾,身穿員外帔,長著長長的鬍鬚,圓圓紅潤的臉,右手拿著金元寶,左手內掩( 護著元寶,免得錢財外流 ),坐在椅上,露出慈祥的微笑,看起來非常和藹可親;也有右手拿玉如意,左手拿金元寶的。 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的土地公神像,手上拿的東西卻不一樣─右手拿的是柺杖,左手拿金元寶。( 據說柺杖是土地公的法器,利用它,土地公可以隨時變成各種各樣的人 )而土地婆則坐在他的右邊,手上也是拿著柺杖。 在以前,人民的生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