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之第11章光
第章 光
11.1 光的本性W·Snell,1591-1626)发现了光线在两种介质界面穿过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光的折射定律。过后不久,笛卡儿(R·Descartes,T·Young,1773-1829)最先用实验显示了光的干涉现象,在历史上第一次测定了光的波长,并用干涉原理成功地解释了白光下薄膜彩色的形成,为波动说奠定了实验基础。十几年以后,法国人菲涅耳在阿喇果(D·AragoE·Malus,1775-1812)、杨、菲涅耳和阿喇果的努力下,对光的偏振现象做了进一步研究,从而确认光具有横波性。1850年,傅科(J·B·Foucault,1819-1868)又从实验证明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空气中的速度。这样,波动说最后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彻底否定了微粒说,在十九世纪中叶形成了波动光学的体系。然而,此时的波动说仍是以光的机械波理论为基础的。在寻找光赖以传播的弹性媒质“以太”时,这个理论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1865年麦克斯韦在电磁理论的研究中,指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个预言被以后的一系列实验所证实。这样,旧波动说才摆脱了机械论而得到根本的改造,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因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从此,波动光学就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
可是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通过对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研究,人们又发现,这些新现象不能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必须假定光是具有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粒子所组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称为光子。这样,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迄今为止近代物理的理论和大量实验事实都证明,光不但具有波动性还具有微粒性,这是光的本性中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1.2 光的干涉相干光10-11~10-810-9秒)因此,对于上述瞬息万变的干涉图样,人眼和一般接受器都无法感应和分辨。实际感受和记录到的只是空间各点光强的时间平均效应。可以证明,此时观察到空间各点的光强都等于两光波单独照射时的光强之和。因此只能看到视场中亮度一片均匀,看不到干涉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两光源的相位差能否在观测仪器所能响应的时间内保持不变,是能否观察到干涉现象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通常的观测条件下,不同原子发出的一系列波列之间以及同一原子先后发出的各波列之间因相位差不恒定,不能产生稳定的可观测的干涉。因而通常认为,两个独立的光源不是相干光源,同一光源不同部分所发出的光也不能构成相干光,而只有来自同一波列的光才是相干的。
在上一章中曾指出,波的叠加原理的波动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交叠区域总是要叠加的。上面又指出,并不是所有情况下波的叠加都能呈现出干涉现象。因此,根据是否能出现干涉现象,可以把波的叠加分为非相干叠加和相干叠加。对光波而言,若两束光叠加时,空间各点的光强简单地等于每束光的强度之和(即I = I1 +I2),这种叠加称为非相干叠加。此时,叠加区光强分布均匀,看不到干涉现象。若叠加区各点的光强不简单地等于两束光的强度之和,有的地方I I1 +I2,有的地方I I1 +I2,呈现一种强度不均匀的稳定分布,这种叠加就是相干叠加。图11-2给出了I1 = I2 = I0(即两束强度相同的光)时两类叠加的光强分布曲线。可见,光波的相干叠加和非相干叠加只是光能在空间的两种不同分布。非相干叠加时,两束光好像互不干扰地把能量加在一起,形成能量在空间的均匀分布;相干叠加时,则好像两束光互相干扰,能量在空间重新分布。此时,能量的空间分布虽不均匀,但总能量仍是守恒的。
下面介绍相干光的获得方法。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把由光源上同一点发出的光设法“一分为二”,然后再使这两部分叠加起来,由于这两部分光的相应部分实际上都来自同一发光原子的同一次发光,即每一个光波列都分成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列,因而这两部分光是满足相干条件的相干光。把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部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分波阵面法。由于同一波阵面上各点的振动具有相同相位,所以从同一波阵面上取出的两部分可以作为相干光源。如杨氏双缝实验等就用了这种方法。另一种叫分振幅法。就是当一束光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射,分成两部分或若干份,例如薄膜干涉实验就用了这种方法。
11.2.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将一束光分为两束,从而产生干涉的巧妙构思最早是1801年由年轻的英国物理学家杨氏提出并实现的。他是让太阳光通过一针孔,再通过离这针孔一段距离的两个针孔,在两针孔后面的屏幕上得到干涉图样。继而发现,用相互平行的狭缝代替针孔,得到明亮得多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实验统称为杨氏实验。杨氏干涉实验的成功,为光的波动理论确定了实验基础。
如图11-3所示。在普通单色光源后放一狭缝S,相当于一个线光源,S后又放有与S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水轮发电机转子支架组装与焊接工艺.docx VIP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doc VIP
- DB21_T 4014-202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pdf VIP
- 某道路新建污水管道工程监理规划.doc VIP
- 苍南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技术升级改造经济效益分析.docx VIP
- DB32_T 4463-2023 水域状况评价规范.docx VIP
- 南京科目一新题库及答案.doc VIP
- 市政污水管道工程监理规划.doc VIP
- 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事迹材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