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

学习《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心得   有一次我来到心理咨询室拿材料时,发现书架上有一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书,就拿下来看,里面的内容很不错,这本书正是我所需要的,学生进入三年级,个性渐渐凸显出来。家长与老师的话,学生经常当成了耳边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了很多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   这本的导语:班级里总有那么些学生,有的顶撞老师,经常迟到;有的迷恋网络,偷拿钱物;有的对同学暴力相向,甚至离家出走……教师在他们身上花费很多精力,然而收效甚微。教育这些学生,需要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一.著作简介   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是王晓春老师写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这本书正是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本书由分析,但不是抽象地谈理论;有案例,但不是单纯地讲故事。他用教育科学只利刃,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读者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是这样评价此书,也说明我们应该对问题学生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二.问题学生的界定   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在一个方面有问题。单纯因为智力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能认为是问题生。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但成绩不好一般不是他们问题的起始原因。   三.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   结合本书王老师介绍的问题学生,对照班中的孩子列举出了一些问题学生。   1.厌学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缀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朱金莹、俞朋、张华,朱雅灵、朱怡菲)   2. 纪律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老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多大问题。(朱锦霖、朱金莹、朱文彬、张家豪)   3. 品德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小偷小摸,离家出走等。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他们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朱锦霖、张家豪、朱金莹)   4. 心理障碍型   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们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多数不好。品德方面不无劣迹,有些问题貌似品德问题,仔细分析不是。(许会云、张勇、俞朋)   5.“好学生”型   在学校一般式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挫折能力极差。这种孩子会突然惹出大事。(朱坤炜、王鸿)   四.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对于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我也有同感,没有经过科学智慧的教育,我们老师也都是采取了理所当然的错误做法。那么应该怎么使用正确的思路,王老师又提出来对付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2.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3.不搞“态度挂帅”,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5.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9.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   五、学生为什么沉迷于网络?   网吧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问题,网童问题已经成了教师、家长的心病,网络游戏已经被人称为“电子海洛因”。本班就有个别孩子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而造成的学习下降,精神萎靡,亲子矛盾,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结合本书,分析了成鹏森、王礼成、高树阳等孩子的网络归因:   1.家庭和学校充满了批评、训斥,网上很少批评,多得是鼓励安慰和安慰。   2.在家、在学校,他躲不开家长、教师的唠叨,在网上,他可以选择对话人。   3.家庭和学校不允许失败,网络允许失败重来。   4.家长和孩子居高临下,而网上是平等的。   5.在家庭和学校说话不自由,在网上可以胡说。   6.和家长、老师没有共同语言,和网友有说不完的话。   7.在家庭、学校,身份已经被“定格”,到网上可以“重新做人”。   8.在学校毫无成就感,到网上可以找到成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