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疾病_的分布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疾病_的分布课件

家庭成员中因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也会产生影响。 家庭 流动人口 3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流动人口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高危、易感人群 传播疾病 给儿童计划免疫落实增加难度 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 3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疾病频率指标的差异,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大小。 移民流行病学 3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 原居地居民 ? (移民 ? 移民国当地居民) 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 (原居地居民 ? 移民) ? 移民国当地居民 日本本土居民、美国白人及第一代、第二代日本移民胃癌年龄死亡专率 (Haenszel W 等,1968) 美国白人 美国白人 死亡率 1/10万 6.根据疾病三间分布的特点,你认为引起本次戊型肝炎流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结 论 分析三间分布特点,认为本次疫情的致病因素存在范围广,人群接触机会大,且与生活条件和卫生习惯有关。再结合戊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的特点,提出饮用水或者食物受到污染的有可能是本次戊型肝炎流行的主要原因的假设。 结 论 最后围绕饮用水展开的调查发现,饮用涝坝水、河渠水者罹患率远高于饮井水者;对流行区32个涝坝水水样进行生物污染指标的检查,表明涝坝水受到严重污染。分析污染源发现,新疆南部的绿洲,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而1986年7月1日和1987年6月10日却降了两场大暴雨,地面上包括粪便在内的污物,随雨水大量流入灌溉渠和涝坝等供水系统使主要饮用水源——涝坝与水渠被污染。而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大部分习惯饮用未经煮沸的涝坝水。因此本次戊型肝炎的流行,系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即水型暴发;而健康人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即生活接触,在本病的长期持续流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 * 不可能患病:传染病的非易感者、已接种疫苗有效者 * 年初与年终人口之和/2 当年7.1日的人口数 * 通过检测病原体、血清学或其它方法证明感染状态 * SARS: 二代传播,二代传播 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分母中扣除 非因原发病例所致感染的不应计如分子 * 当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可以有下面那个公式。如恶性肿瘤病死率很高,死亡率与发病率十分接近。 * * * * 掌握疾病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对致病因素的探讨至关重要,同时对预测疾病的流行及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也非常重要 *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新生儿的积累提供了相应数量的易感者 * 张师鲁. 美国微生物疾病近况: 发生、表现及控制. 见:《流行病学进展》编写组. 流行病学进展(第2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p1-38. * 30岁以下少见,3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迅速升高 美国黑人年龄专率曲线末端向下弯曲,可能存在队列发病的变动。 黎钧耀. 食管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见: 钱宇平, 吴系科, 何尚浦, 连志浩. 流行病学进展(第四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p274-300. * 胡孟璇,黄小兰.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 见: 《流行病学进展》编写组. 流行病学进展(第一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 p165-178. 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约为女性的两倍 根据全国死亡调查结果,男女性比例为1.96:1,波动于1.22~2.48之间。未发现有高低发区性比例的明显差异。 * 乙肝、丙肝、HIV/AIDS * 犹太教男性自幼“割礼”:男性阴茎癌发病甚少、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也低 *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流动人口达387.11万人。2001年北京市进行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显示流动人口达328.1万人,其中15~39岁人口占80.1%。流动人口或者作为易感人群输入,或者作为传染源输入,或者其所处的高危环境或具有的一些高危行为,已经对暂住城市的传染病控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传染病:如疟疾、疫苗可预防疾病 人口流动、流动人口 * 鼻咽癌移民流行病学研究:从中国移居到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亚、印尼、澳大利亚的华侨,其发病率均远高于当地人,又从国内低发区移居广州的人其鼻咽癌死亡率仍保持较低。而从广东到鼻咽癌低发区上海的居民,其鼻咽癌死亡率保持较高的水平。 * 图2-13 日本本土居民、美国白人及第一代、第二代日本移民胃癌年龄死亡专率 (Haenszel W 等,1968, 引自耿贯一, 1995) 3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短期波动 (时点流行/暴发) 暴发:少量人群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