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复习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复习笔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文学常识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4、《孟子》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说理散文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了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及他对哲学、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王道”“仁义”、“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5、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二、正音
夫(fú)
谿(xī)
畔(pàn)
粟(sù)
畎(quǎn)
说(yuè)
乏(fá)
曾(céng)
三、解释下列实词
1、得道:施行“仁政”。助:帮助、支持失道:违背道义。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城,内城。郭,外城。
4、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却。环,围。
5、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得,得到,获得。
6、然,可是。而,表转折。
7、城,城墙。非,不是。也,表判断。池,护城河。兵革,武器装备。坚利,坚固锋利,精良。米粟,粮食供给。多,充足。委,放弃。而,表承接。去,离开。之,城。是,代词,这。
8、域,界限,这里是限制的意思。封疆,疆界。封,界疆。以,凭,靠。
9、固,使…巩固。险,险要。威,震慑,使人害怕,屈服。利,锋利。引申为精良。道,治国之道。者,的人。寡,少。10、之,到。至,极点。亲戚,内外亲戚。畔,通“叛”,背叛。
11、顺,归附,顺从。
12、君子,指上文中的“得道者”。所,众叛亲离者。必,一定。矣,表肯定语气。
四、古今异义词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古义: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六、虚词
以:
1、凭以天下之所顺
2、用来所以动心忍性
之:
1、代词他亲戚畔之。
2、助词的三里之城。
3、动词到寡助之至
而:
1、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洌
2、表顺接夫环而攻之。
3、表转折却、但是环而攻之而不胜。
于:
1、从舜发于畎亩之中
2、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由于而死于安乐也
七、一词多义
国:
1、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国家国恒亡。
利:
1、有利地利不如人和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八、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九、本文主旨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十、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3)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层(1)总论。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第二层(2)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层(3)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经过论证,得出怎样的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阐述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的名言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阐述人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能够表明地利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7、能够表明人和胜于地利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8、表明君子战必胜的必要条件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