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测谎证据若干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测谎证据若干问题

PAGE PAGE 1研究测谎证据若干问题  一、测谎技术概述  测谎技术兴起于20世纪初期,自192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警察局首次将测谎技术用于刑事审讯开始,测谎技术逐渐为大多数国家司法实践所接受和运用。在此之后,测谎技术逐步推广开来。80年代,我国也开始引进和研究测谎仪,将测谎结果运用于刑事侦查和刑事审判中,近年来又将测谎技术推广到民事审判领域,且已取得良好的诉讼和社会效果。据公安部门透露,自1991年初,公安部科技情报所即在公安部申请立项,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及北京市公安局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测谎仪PG-1型心理测谎仪,并通过审定 。截止目前,我国已在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云南、广东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司法机关配置了PG-1、PG-4、PG-7型心理测试仪,总计办案已600余起①。有的人民法院在1994年就设立了测谎室②。具体案例报道也时见报端,例如,1998年4月,某市中级法院在审理一起毒品走私案时,运用测谎仪对4名被告人进行了“谎言测试”,测试结果为认定该案证据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依据③。2000年4月,齐齐哈尔市检察院使用测谎仪,成功侦破祝某贪污案;同年7月1日,无锡市警方运用测谎仪成功侦破一起恶夫杀妻案;而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大胆将测谎仪运用到民商审判实践中,并成功地使一赖帐者“现形”,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④。随着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推广运用,测谎仪的生产商机也凸现出来。2001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董松樵主任指出:“我们要加大测谎仪的商品化步伐。”⑤  测谎又称谎言检测,是指专门技术人员按照一定规则,运用电子仪器设备记录被测检对象在回答预先设置的问题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从这些参量变化中分析出被测检对象是否说谎的活动。它是立足于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变化,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性高新科学技术。主要检测对象是否存在呼吸速度和容量异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输血量增加;体温上升手心出汗;胃部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瞳孔放大;肌肉紧张;语言不连贯等⑥异常的由于说谎所带来的受人体神经系统所控制而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说谎生理反应。这些说谎生理反应又非侦查或审判人员的感官所能把握和准确判别的,运用电子测谎仪器设备则可以较为客观地记录下来。  测谎电子仪器通常简称测谎仪(Lie detector)或测谎器,当前测谎仪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参量型心理测试仪,一种为语言分析仪。⑦两者的运作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必需直接接触人的体肤,而后者则无需与人体接触。  二、测谎证据的特点  所谓测谎证据,是指通过测谎检查所获得的证据材料,即专门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测谎设备记录被测试对象在回答其预设问题的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通过分析测谎设备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试对象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是否说谎作出判断后获得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系列资料。与传统的证据类型相比较,测谎证据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证明作用的间接性。从测谎技术的分析可知,测谎证据仅仅表现为一种心理或生理测试的结果。即使测谎结果真实,其作为证据的证明作用也不能直接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只能表明被测试人是说了真话还是说了假话。也即是说,其不能直接回答被测试人是否实施了某一法律行为,故其在案件的审理中证明作用是间接的。  2、表现形式的特殊性。测谎证据是一种心理或生理测试的结果,其不同于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传统证据形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得出并制作的结论性意见,是鉴定人员凭借专门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作出的。因此,测谎证据作为高新科学技术与司法实务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尽管超出我国证据法学的预期,但从调查取证的方法、程序以及证据材料必备形式等方面可以看出,测谎结果作为测试人员运用其知识和技能操作测谎仪对被测试对象进行测试,并对测试记录作出分析结论,本质上属于鉴定结论这一证据形式范畴,只不过其对鉴定结论赋予了较特殊的内含,那就是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只对“物”的鉴定而发展成为对“人”的直接甄别。⑧  3、可接受性。测谎证据的可接受性,是指可否作为证据被一国法律及司法程序所接受的问题。前文论及,测谎技术已为美国、日本、加拿大及西欧国家司法实务所接受,因此,测谎证据当然也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上文列举的多例实证已充分证实测谎证据已在司法实务中得以推广应用。换言之,我国司法实务已经接受了测谎证据;从立法技术上考察,我国《国家安全法》和《警察法》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⑨笔者认为,这里的“技术侦查措施”可理解为包含测谎检查。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