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经学术与中医临床ppt课件

《内经》诊法学说的临床运用 一、《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 诊法:诊察和辨析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阴阳应象》:“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内经》“诊病”与“断病”(辨证),互相结合,不可分割,其理论成为构建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框架和原则思想.; 1.《内经》论述诊法的主要篇章 《内经》以论诊法为基本内容的篇章主要有: ☆《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诊;四诊合参 ☆《素问·平人气象论》:脉合四时阴阳;脉以胃气为本;真脏脉 ☆《素问·玉机真藏论》:四时五脏脉的太过、不及;真脏脉及其主死机理 ☆《素问·三部九候论》:三部九候诊脉法 ☆《素问·疏五过论》、《征四失论》:问诊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以缓急、大小、滑涩六脉为纲归纳五脏病候(辨证);尺肤诊. ☆《灵枢·五色》:面部望诊部位、要领;五色主病 ☆《灵枢·论疾诊尺》:尺肤诊法;望目及其它望诊 除了这些专论诊法的篇章外,尚有不少有关诊法的论述散见于其它篇章之中.至于各具体病证的诊断,则散见于专论病证的篇章.; 2.《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 (1)诊法基本原理:“察外知内”诊法原理;“独取寸口”诊脉法诊病原理等等 (2)诊法的基本原则:诊病时对医生和病人的基本原则要求 (3)诊病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及其运用. 上述内容构成了以四诊为主要诊病手段,以“察外知内”为基本特色的《内经》诊法学说. 3.《内经》诊法学说的学术意义 (1)奠定了中医诊法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特色:诊法原理和诊法原则;无创伤性诊病方法. (2)确立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后世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诊病方法和技巧,但仍不越四诊范畴. (3)构建中医诊断学理论构架:四诊(诊病);辨证 (4)体现中医的基本学术观念:整体恒动观; 二、《内经》论诊法原理 1.“察外知内”的诊法原理 ☆《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病所矣.” ☆《外揣》:“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 ☆《宝命全形论》:“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腐)者,其叶发(废);病深者,其声哕.” ☆《刺节真邪》:“下有渐???,上生蒲苇,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 基于藏象学说“脏藏于内,象见于外”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法原理 ; 2.“以常衡变”的诊法原理 ☆以正常生理状态为标准确定病候及其病变程度 ★《阴阳应象》:“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平人气象》:“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 ☆诊察证候顺逆 顺证:证候合乎一般的病变表现,为病之“常”. 逆证:证候与一般病变表现相异以至相反,为病之“变”,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玉机真脏》:“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已;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动输》:“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小者为逆.” 判断证候逆顺是中医诊法学说一大特色,对把握疾病转归,估测预后吉凶,尤有重要意义.; 3.脉诊及“独取寸口”诊脉法的原理 ☆《脉要精微》:“夫脉者,血之府也.” ☆《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 ☆《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4.真藏脉及真藏色(“五色之见死”)主死机理 ☆真脏脉主死的机理 ★《平人气象》:“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玉机真脏》:“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胃)而至于手太阴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真脏色主死的机理 《脉要精微》:“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上述原理均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理论为基础.; 三、《内经》论诊法原则 1.全面诊察,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都各具独立诊病意义,但《内经》并不主张四诊单独运用,而是强调必须综合运用,全面诊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诊候进行“参伍”,通过四诊合参以全面、准确把握疾病性质.不齐之谓参,剖其异而析之;相类之谓伍,比其同而合之. ☆《疏五过》:“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郁结,愁忧喜怒…” ☆《邪气藏府病形》:“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 ☆《脉要精微》:“切脉动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