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类系统进化及蛇鳄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urtles and turtles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crocodilian turtle breeding population.docxVIP

龟鳖类系统进化及蛇鳄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urtles and turtles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crocodilian turtle breeding population.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龟鳖类系统进化及蛇鳄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ystematic evolution of turtles and turtles and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crocodilian turtle breeding population

龟鳖类系统进化及蛇鳄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摘 要龟 鳖 类 动 物 隶 属 于 脊 索 动 物 门 ( Chordate )、 脊 椎 动 物 亚 门 ( Subphylum Vertebrata)、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ines),是爬行动物中十分特化的一 个类群。由于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以及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龟鳖类动 物特别是珍稀物种的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种质资源也面临严重危机。 出 于 为 龟 鳖 类 物 种 保 护 措 施 的 制 定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以 及 了 解 蛇 鳄 龟 ( Chelydra serpentina)种质资源状况的目的,本研究应用线粒体基因以及核基因对部分龟鳖类 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微卫星 DNA 对蛇鳄龟的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 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采用 PCR 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蛇鳄龟的 12S rRNA、16S rRNA 和 COⅢ序 列,并分别结合 NCBI 中其他龟鳖种类的同源性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比对后得到 394 bp 的 12S rRNA 一致序列、544 bp 的 16S rRNA 一致序列以及 757 bp 的 COⅢ一致 序列。12S rRNA、16S rRNA 序列合并得到联合序列,对其进行分析,其中可变位 点 327 个,序列总变异率为 34.9%,简约信息位点 222 个,单变异多态位点 105 个。 T、C、A、G 的平均含量为 23.6%、24.1%、33.5%、18.7%。A+T 含量为 57.1%, G+C 含量为 42.8%。在 327 个可变位点中,转换数为 61,颠换数为 24,转换/颠换 比率(R)为 2.53。COⅢ一致序列含有可变位点 324 个,序列总变异率为 42.8%, 简约信息位点 230 个;T、C、A、G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7.5%、26.6%、30.8%、15.1%, A+T 含量(58.3%)高于 G+C 含量(41.7%),转换/颠换比率(R)为 2.62。基于 Kimura 双参数模型计算龟鳖类种间、属间、科间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NJ)法、 最大简约(MP)法和最大似然(ML)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基于 12S rRNA/16S rRNA 联合序列拟水龟属间的遗传距离为 0.021~0.060,平均为 0.467;淡水龟科 8 属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022~0.110,平均为 0.0724;曲颈龟亚目 7 科(除平胸龟属外) 间的遗传距离为 0.071~0.123,平均为 0.105。基于 COⅢ序列的淡水龟科 4 个属间 的遗传距离为 0.090~0.153,平均为 0.129;曲颈龟亚目 5 个科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150~0.207,平均为 0.177。结合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得出以下结论:淡水龟科与陆 龟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龟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应将龟亚科、淡水龟亚科分 别提升为龟科、淡水龟科,并将大头乌龟、中华花龟并入拟水龟属;平胸龟应从鳄 龟科中分离出来,独立自成平胸龟科。(2)基于核基因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关系 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蛇鳄龟的HNF-1α序列,并结合NCBI中其他龟鳖IIIII种类的同源性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比对后得到769 bp的HNF-1α一致序列。其中含有变异位点112个,变异率为14.6%,简约信息位点67个;T、C、A、G的平均含量为26.1%、23.1%、28.3%、22.6%,A+T含量为54.4%,G+C含量为45.7%,转换/颠换比率(R)为1.42。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龟鳖类种间、属间、科间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 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龟科9属间的遗传距离为 0.003~0.051,平均为0.016;鳄龟科、龟科、淡水龟科3科间的遗传距离为0.044~0.067, 平均为0.053。综合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支持将龟科重新划分为龟亚科和鸡龟亚 科两个分支的观点;鳄龟科和海龟科亲缘关系较近,大鳄龟(Macroclemys temminckii) 和蛇鳄龟可能同为一属。(3)蛇鳄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的(CA)15 为探针,构建了蛇鳄龟微卫星富集文 库。通过 PCR 法从富集文库中共筛选出 70 条微卫星序列,一共设计了 48 对微卫 星引物,采用 PCR 扩增的方法从中筛选出 36 对适用引物,对一个蛇鳄龟养殖群体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 个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 2~9 不等,平均为 4.361,有效等位基因为 1.461~7.767,平均为 3.4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