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咏物词意象美和人性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苏轼咏物词意象美和人性美

浅谈苏轼咏物词意象美和人性美   摘要:苏轼是我国词史上一位大力创作咏物词的作家。他对咏物词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词人审美情趣的变化,并由此咏物词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变化。   全文从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美。第一方面是苏轼咏物词的意象之美,苏词着眼于自然物态之美,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喜爱。第二方面是苏轼咏物词的人性之美,苏词中的物都是形神兼备的,即在描写之外寄寓作者的情怀和品格。最后,总结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美,说明了其咏物词在词的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 咏物词 意象之美 人性之美   苏轼是我国词史上豪放派的开拓者,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另外,苏轼也是词史上一位大力创作咏物词的作家。唐玲玲先生指出:东坡咏物词共有三十多首 ,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任何人。就咏物词的表现手法而言,也较为多样化,不是从前那样单一的、只是照着传统感物言志的套路、缺乏主观投入的写法。苏轼的咏物词开拓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苏轼的咏物词的艺术美,主要体现为意象之美和人性之美。   一、意象之美   咏物词是指对某一具体物象作专门或详细的描写。咏物词始见于晚唐,不过初时作词者大多无意于词咏唱自然现象,自晚唐以来随着词这一体裁的逐步发扬光大,涌现除了一批优秀词作者及脍炙人口的作品。不过当中大多是写景抒情之作。“词为艳科”似乎成为词人心中的固定观念,词只不过是人们觥筹交错时聊以助兴的一种技能。正如盛唐时期诗风便显得浮华,而产生于这种氛围中的咏物词所歌意象也大多是抒发男女间的缠绵情意,所咏之物也多与男女之情相关。写来写去也转不出儿女情长、离合悲欢的圈子,其语言风格也因此难以摆脱柔媚纤巧的束缚,产生在这种艺术氛围中的咏物词也沾染了这种习气,如柳?思念其爱姬的《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柳?这首写柳的咏物词重在抒发对柳氏的思念和忧虑她的命运。而苏轼的咏物词则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苏词着眼于自然物态之美,以自然之眼观自然之象,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喜爱。苏轼既是位书法家又是位画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苏便是指苏轼,同时他对绘画也有精辟见解和深刻体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巧妙地把绘画的技法用于咏物词中,提高了词的艺术审美境界。他以简笔勾勒了咏唱之物的形貌又对其背景加以描写用来烘托渲染咏唱之物。他还用素描勾出咏唱之物的轮廓,然后著以色彩,正是这种作词与绘画的结合使他的词中有种异常优美的画面和意境,所以苏轼的词也可称得上是词中有画了。几首写梅、荷、竹的词无一不是清奇幽雅的图画。如《荷花媚?荷花》: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词首句“霞苞电荷碧”写出荷花含苞欲放的形貌。他写花之美,是写花的自然的美,词人喜爱的是荷花天然风流标格。“红红白白”写出荷花盛开时红白相间的形貌,再以“重重青盖”来烘托荷花的娇艳欲滴,让人读来顿觉置身其中。词下片又把荷花放在顶上悬明月,耳畔有清风这样一个幽雅的环境中来观赏,清辉洒满池塘,和风徐来,周围一片寂静,荷花独自随风飘荡,不屑与世俗之物为伍,在水中顾影自怜。这就特别显出一种清净与婀娜的美,顾影自怜更突出荷花不同凡俗的清逸淡雅的品格。词人每每怅望,徘徊于荷塘之畔,,观赏月夜下的荷花风韵,然总觉得兴之未尽,赏之不足,于是突发奇想,终有一天,他会乘船荡入荷花塘中,住在荷塘,与荷花为伍,每日餐风饮露,不复返回,那时便可真切的“看伊颜色”了。词人喜欢荷花之情之深可见一斑。只是不知他有否想过,他如常住在荷花丛中,恐怕也要效仿屈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了。但我想他是万万舍不得的。   二、人性之美   苏轼的咏物词不仅仅停留在对对象的描写之上,他笔下的咏物词都是形神兼备的,且贵在寄托,即在描写之外寄寓作者情怀和品格,他常常赋物以生命,使吟咏之物具有人性和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他的艺术创造中,他力避只求形似,我们读他的词,很少见到他对事物的正面刻画,往往只有一两句简练的描写,这种略貌取神,以形写神的写法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晚唐五代以来,词人咏美人,多以花、柳、玉、莲等为喻。如李煜的《一斛珠》中的“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以樱桃来比喻美人的口,这是诗词中所常见的。而苏轼则反其意而用之,以人拟物,让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联想,从而实现对事物的难以言传的美的创造。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