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石学-第10章岩浆起源和岩浆岩多样性1
第十章 岩浆演化与岩浆岩多样性及构造岩石组合 多元岩浆本身就是岩浆岩多样性原因之一 岩浆演化的机制以前已经做过简单的介绍 基本的岩浆作用类型 超基性 橄榄岩浆、金伯利岩浆、霞石岩岩浆、煌斑岩岩浆 碳酸岩岩浆 基性——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岩浆 中性——安山岩岩浆、粗面岩、响岩岩浆 酸性——流纹岩岩浆 最主要的岩浆作用类型 1、岩浆分异作用 (2)、流动分异作用 流动分异作用主要发生在流速变化较大岩浆通道内,如岩墙、岩脉中。在岩浆上侵过程中由于岩浆与上侵通道侧壁围岩间的粘滞磨擦作用,可使流速从通道中心向边缘降低,悬浮于岩浆中的矿物质点,会向高流速带,如岩浆通道的中央聚集,而导致先晶出的矿物与熔体分离。 卡英迪正长岩中的流动构造 (3)、双扩散对流分异作用 岩浆房中原来均一的岩浆由于周围和中心冷却速度的不同会形成温度梯度,岩浆房内组分的扩散、不均匀的晶体结晶分离及与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可形成成分梯度,在这两种梯度的作用下,可导致岩浆房中出现密度倒置现象,而产生重力失稳,形成对流。 (4)岩浆熔离作用 熔离作用是指原来混溶的熔体因物理或化学的原因分离为不混熔或混溶程度低的两种熔体的过程。物理因素可以是温度、压力的变化,化学因素则与第三种成分的加入有关。如在炼钢炉中加入CaCO3和CaF2可使铁水和炉渣分为互不混熔的液层。 (4)岩浆熔离作用 由熔离作用导致的分异,在岩浆过程中并不多见。目前认为,某些基性和超基性岩体中的铜镍氧化物、铬铁矿及钒钛磁铁矿床,可能是从岩浆中熔离出来的,也有人用熔离作用来解释与碱性岩共生的碳酸盐岩浆的成因。另外火成岩中的一些特殊结构,如球珠、球颗结构,被认为是熔离的乳滴状物质冷凝形成 碱性玄武岩中的不混溶球粒 碱性玄武岩中的铁钛氧化物 2、岩浆混合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目前认为产生岩浆混合作用的两种岩浆相遇的机制有三种:一是新生岩浆周期性地从岩浆房底部注入,与原驻留的岩浆产生混合;第二种情况是层状岩浆房中,相邻熔体层之间因对流作用而产生混合;第三种可能的混合方式发生于火山通道内,当岩浆喷发时,受岩浆上升惯力和岩浆粘滞力的共同作用可使相邻岩浆层同时进入火山通道产生混合。此外,深部形成的岩浆进入不同成分的浅部岩浆房,也可以发生混合。 (2)、近年来的一些新发现 A、结晶分离作用的“悲哀” 在我们经常引以为自豪的最基本哈克型图解(岩石化学变异图解)上,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透辉石,您从哪儿来? g、岩体中央包体的展布特征 (B)、岩浆混合作用的表象a、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态 不管花岗岩类岩体中包体种类如何繁杂,像这样具有塑性形态的暗色微粒包体只能有一种解释:包体是在寄主岩体尚处于液态时进入的,其本身当时也是液态的。 k、不同成因性质的矿物共存 在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中,其矿物组合往往与同源岩浆演化成因的花岗岩有很大的差异,一是矿物相数多于后者,二是出现不同成因性质的矿物共存现象。例如,上托拉基沟附近出露的角闪辉长岩中可以见到石英“斑晶”。 矿物成分变化域很宽 B、另类思考 既然我们知道造成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什么只认定同源岩浆演化:1)鲍文反应原理是如此之完美;2)其他的岩浆作用过程没有规模效应,研究不够。 (C)、岩浆混合作用的类型(mixing、mingling、injection) 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承认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与意义,它却仍然还是个科学前缘课题。 外国学者已经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名词来描述岩浆混合作用的类型,其涵义仍然不太清晰或称为不太统一。 中国学者可怜得只有一个名词——岩浆混合作用,虽然也有人使用“浆混”这个蹩脚的缩略语。 Mixing——混合作用 参与混合的端元岩浆完全地混合在一起,形成均一的岩浆。后者表观上与单一岩浆几乎没有差别,但在造岩矿物、地球化学等方面仍然可以识别。 Mingling——混合(杂)作用 参与混合的端元岩浆未完全混合均一,表观特征明显,可以识别出岩浆团的大致轮廓、形态与成分。其余特征与混合作用相同。 Injection——注(贯)入作用 参与混合的端元岩浆相互穿插,但基本上没有化学组分的迁移,只有机械“插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景观。 可能的岩浆混合作用模型 岩浆混合作用最可能的端元岩浆是幔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壳源的花岗质岩浆。 (D)岩浆混合作用的地质意义 表明工作区同时存在幔源岩浆活动和壳源岩浆活动 因此 在那个地质时代地壳、地幔都处于强烈活动的状态 发生岩浆混合作用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D)岩浆混合作用的地质意义 3同化与混染 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可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花岗岩与灰岩的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一种去除皮革醛类VOCs的方法.pdf VIP
- 党员发展对象思想汇报.doc VIP
- 07 文言文四类实词积累方法(文言文阅读)-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专题课件(全国通用).pptx
- 网御网络审计系统V3.0用户使用手册.doc.pdf VIP
- 泥水工劳务承包合同(2024版).docx VIP
- 初三英语完形填空十篇(含答案).docx VIP
- 球磨机设计完整版.doc VIP
- 2024年《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pptx VIP
- DB44_T 2693-2025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控技术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