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docVIP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十二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导语: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和发展,直到辛弃疾“横空出世”在南宋词坛上。辛词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本专题所选的四首词均能体现这一特色。学习本专题,要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把握辛词的思想内容。2.初步了解辛词的多样化风格及多样化艺术手法。学习本专题,特别要关注辛弃疾复杂的人生经历、一贯的人生追求和始终如一的创作主题,以及这些内容在词作中的反映;还要把握住辛词中强烈的悲愤激情及其表达方式。只有在这两者基础上才能加深对辛词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对辛词的鉴赏水平。菩 萨 蛮 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人名片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亲历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生活,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公元1161年,金人南侵,中原起义军蜂起。辛弃疾聚众两千,隶属耿京为掌书记,奉命南下与南京朝廷联络。归来途中听说张安国叛杀耿京,便率领五十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为此,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时年二十三岁。二、诗词故事鹅湖之会陈亮是南宋抗战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词人。身为布衣,却多次上书议政,力主抗战,反对求和,被当权者忌恨为“狂怪”。公元1188年冬日,陈亮不远数百里,从浙东来到江西上饶之带湖拜访辛弃疾。留住十天,并同游今日江西铅山县东北之鹅湖。雪花纷飞,两人的思绪与豪兴也纷飞,纵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不亦快哉。别后两人互作词唱和。这一千古美聚被称为“鹅湖之会”。三、文题背景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苏鹗《杜阳杂编》载:“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一路进兵江西,紧追隆裕太后。据《乾隆赣县志》记载:隆裕太后由洪州(今南昌)沿赣江南奔,至皂口弃舟登岸,以农夫肩舆而行,逃至虔州(今赣州)。时金兵追击至皂口,“不及而还”,沿途百姓遭受杀掠,境况十分悲惨。四十多年后,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理军政),路经皂口登郁孤台,抚今追昔,慷慨生悲,遂书此词于造口壁上。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郁孤/台下/清江/eq \o(水,\s\do4(△)),中间/多少/行人/eq \o(泪,\s\do4(△))。西北/望/长eq \o(安,\s\do4(△)),可怜/无数/eq \o(山,\s\do4(△))。青山/遮不/eq \o(住,\s\do4(△)),毕竟/东流/eq \o(去,\s\do4(△))。江晚/正/愁eq \o(余,\s\do4(△)),山深/闻鹧eq \o(鸪,\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 此词为登临怀古之作。通篇触景生情,既愤慨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又抒发了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之感慨。上片中的“泪”字,道出了悲凉,“可怜”流露出怨愤。下片中的“毕竟东流去”表现出坚定的信念,末两句则抒发苦闷心情。二、悟读,诗情画境你还在等待那片阳光的到来吗?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又有谁人知哓?你只愿等待皇上的金口一开,便披坚执锐,厉兵秣马,为国杀敌。你还在俯望着那清江水吗?眼睁睁地看着金兵入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你,空有一番武艺却无处施展,只能叹息着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你还在倾听着对岸深山的鹧鸪声吗?这鹧鸪想必了解你的心情,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为你的壮志未酬而抱屈。三、品读,鉴赏评析1.请从《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勾画出写山和水的词语,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你如何理解“借水怨山”([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这一说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