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训练答案解析机械运动-华瑞教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拨训练答案解析机械运动-华瑞教育

《点拨训练》答案解析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堂训练: 1、B. 【解析】联系生活实际,只有B选项铅笔的长度有可能是是18cm. 2、A 【解析】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时刻存在,方法的改进,精密的仪器只能缩小误差,无法避免误差。 3、1.45 【解析】注意是否物体对准的是零刻度线,注意估读。 1整圈 1大格 1小格 大圈 30S 0.5S 0.1S 小圈 15min 1min 0.5min 4、10 9 41 5、0.95mm 【解析】匝数总共是16匝,16匝直径之和为30.5mm,相除求出直径,然后除以2就可以了。 课后训练 A 【解析】联系生活实际,国歌演奏大约47S D 【解析】使用刻度尺的时候要估读,一般要估读要分度值的下一位,8.35cm其中5是估读的,3的单位就是分度值。 A 【解析】选择合适的量程,一般选用量程大于所测对象而且接近的刻度尺;分度值的选择与所测得的精度有关,人站着和躺着的身高区别不是很大,选择mm比较合适。 B 【解析】测量圆锥体的高度的时候,三角板的一条边需要和直尺的一条边重合。还要注意,要对齐零刻度。 B 【解析】拉伸后,刻度变得稀疏,导致测量的结果偏小。 6、cm S 7、A 1mm 2.20cm A 8、17.49 9、(1)1、先用刻度尺测量整本书的厚度,记做L 2、数出物理课本的页数n 3、一张纸的厚度D=L/n (2)注意事项:1.测量整本书的厚度的时候要压紧书本。2.测量的时候注意要估读。 精彩一题 问题出在华盛顿消防队的水枪与巴尔的摩当地的灭火栓尺寸对不上,导致水枪无法连接,无法灭火。说明了微小长度差异的重要性。 秦始皇对长度单位的统一使得全国长度测量得到高度统一,不会造成因为地域性差异导致长度不一。 不会,这些单位是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存在了,对于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在老百姓中会一直存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2课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练习 B 【解析】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那么,运动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在发射过程中,“萤火一号”与“火卫一”始终捆绑在一起,他们相对静止。 A 【解析】相对于谁,那么,谁就是被当做参照物,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就以参照物为标准。 动车组(或小明),运动的。 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黎明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离去的火车,以离开的火车为参照物,那么,黎明的火车是运动;妈妈选择的是站台为参照物,以站台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 课后训练 B 【解析】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D 【解析】两架飞机的速度相同,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另一架飞机静止。 D 【解析】运动的描述必须建立在参照物的基础之上,参照物并不是绝对静止的。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运动时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A 5、静止 流水 运动 6、汽车(或者司机) 地面 7、地面 汽车 8、这样做以后面的大面积布景为参照物,演员就是运动的,同时,用电风扇吹动,使得整个效果更强烈。 精彩一题 相信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结果是井动了;不相信的人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井是没有动的,动的是篱笆。 运动的快慢 第3课时 速度 课堂练习 B 【解析】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跟路程的长短、时间的长短。 B 【解析】单位转换的考查,公式V=S/t的应用。 3、km/h 3 4、稍快 5 课后练习 1、D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每时每刻速度都相等。 B 【解析】图甲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故在V-t图像中,速度不变。 C 【解析】设前一半路程为S,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S/4; 后一半路程为S, 后一半的路程所花的时间为S/6,那么,平均速度V=2S/(S/4+S/6)=4.8m/s 4、66 【解析】110万个集装箱的总长度S=1100000*5.69m=6259000m.以1.1m/s的速度走过他们所花的时间为t=s/v=6259000m/1.1m/s=5690000s=66天 5、15 西 6、同时打捞到箱子 【解析】以木箱为参照物,上游和下游的船的速度均是静水速度,所以他们速度相同,距离有相同,所以,所花的时间相同,即同时打捞到箱子。 7、(1)行驶的时间t1=S/V=16km/40km/s=0.4s 总时间t=t1+t2=0.4h+0.6h=1h.平均速度为V·1=S/t=16km/1h=16m/s. (2)t·=S·/v··=18km/60km/h=0.3h (3)拉近实际上是走新建成的文昌东路比走之前的扬江东路指所花的时间少了很多。 8、(1)反应距离S=Vt=15m/s*1.2S=18m (2)人到汽车左边沿的距离L=3m-1.8m/2=2.1m,人走到所花的时间t=L/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