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应用研究.docVIP

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应用研究

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MRI)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28例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联合MSCT及低场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均符合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低场MRI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的实性肿块,MSCT可显示患者的骨化情况,弥补MRI不足,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高,对诊断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MSCT;低场磁共振;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28例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患者,患者年龄为32~46岁,平均(404±32)岁。所有患者都为在体检时发现此疾病。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可在患者的盆腔附件区扪及实性肿块。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低场MRI影像学检查,多排螺旋CT机为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排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层厚 06 mm,电压 80~100 kV,电流60 mA,准直128×06 mm,螺距018:1~022:1,X线球管旋转速度030 s/r;视野(FOV)143 mm,矩阵512×512。磁共振MRI为GE的 Signa Ovation EXCITE 035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MRI检查:①矢状位、轴位、冠状位快速反转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WI序列[TR 4000 ms,TE 96 ms,回波链长度(ETL)11]。②矢状位、轴位、冠状位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T2 STIR,[TR 3500~4800 ms,TE 38~44 ms,回波链长度(ETL)9]。③矢状位、轴位、冠状位自选回波序列SE T1WI序列(400~560 ms,TE 10~20 ms);增强扫描:采用矢状位、轴位、冠状位SE T1WI序列,(TR 400~560 ms,TE 10~20 ms);造影剂为GdDPTA,剂量为01 mmol/kg,扫描层厚6~7 mm,层间距2 mm,扫描矩阵512×512。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与患者MSCT及低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对。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均符合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患者都为单发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16例患者为右侧发病,12例患者为左侧发病。肿瘤直径为55~139 cm,平均(87±24)cm。呈不规则表现13例患者,呈分叶状表现9例患者,呈圆形表现6例患者。所有肿物均表现为光滑、边缘清楚。427)检查结果显示,7例患者3LC4表现为高信号,内部裂隙样低信号分隔;6例患者O4为不均匀高信号表现;19例患者的肿物表现为低信号表现,肿物中有囊状、片絮状、条索状、点状的高信号表现。417)检查结果显示,27例患者表现为低信号表现。患者MS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实性囊性肿物,边界清楚,肿块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低密度区域,结节状和块状肿瘤结节,高回声的混合回声的团块,同时伴有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所有患者MSCT及低场MRI检查结果与手术定位均一致。   3 讨论   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疾病为比较少见的临床疾病,故临床误诊率较高,一般多为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才可确诊。现今对此疾病的发病原因还没有研究清楚,多认为患者内分泌及所处环境等因素会导致疾病发生,病毒、激素、环境、遗传等因素为高危因素。此疾病是由性索和胚胎性间质衍化生成,其中恶性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占所有恶性卵巢肿瘤的5%~8%左右[3]。   研究认为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卵巢肿瘤的性质,可了解其是否为囊性、实性、复合行,是否有腹水的情况发生等,其有很高的诊断价值[4,5]。低场MRI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其对此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其可对患者的卵泡结果进行分辨,对患者肿物可进行细致地观察,盆腔附件区低信号实性肿块或427)上夹杂灶性高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或不强化,是OTFG的典型表现[6~8]。而在427)上呈高信号、明显强化的实性肿块,也应考虑此疾病[9,10]。联合MSCT检查可辅助低场MRI检查,因其对患者的骨组织有很强的分辨率,故可显示骨化等情况,以确定肿物的具体位置,在这一方面上弥补了低场MRI检查的不足之处。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均符合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患者联合MSCT及低场MRI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定位均一致。这表明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