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形态学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多重分析.docVIP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多重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多重分析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多重分析   [摘要] 以13份金线莲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9个性状(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数?高径比?植株鲜重)进行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不同种源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变异系数为2.96%~12.59%,相关性研究表明植株鲜重与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植株鲜重有最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并通过叶片鲜重和叶片数对植株鲜重有不同程度的间接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分为“高产型形态决定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决定因子?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金线莲株高?叶片鲜重和叶片数等性状?   [关键词]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产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收稿日期] 2013-11-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3H280010);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4C32017)   [通信作者] 邵清松,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研究,Tel:(0571E-mail:sqszjfc@126.com   金线莲又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名贵中药材,主产于福建?浙江?台湾?江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急慢性肝炎等症,在民间享有“药王的美称[1-3]?现代研究表明金线莲中含有金线莲苷等活性成分,具有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的药理活性,以金线莲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如复方金线莲胶囊,在临床上已用于糖尿病的治疗[4-7]?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金线莲的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关于金线莲种质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8]?   药用植物产量与植株形态特征?生理代谢活性有密切关系[9]?林先明等[10]研究表明茎粗?叶片宽?叶片与花序的夹角对竹节参产量有显著影响?沈涛等[11]发现植株高大?主茎粗壮?一级分枝数多,植株呈丛生状可作为滇龙胆优良种源的重要参考依据?于福来等[12]研究表明D20?根长和株高可作为高产甘草品种选择的间接指标?陈宇航等[13]研究发现夏枯草单株穗重与单株果穗数和单株叶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在丰产种质选育中应重点关注生长势强?单株果穗数较多及果穗较长的株系?本研究收集了我国13份金线莲种质,并建立了种质资源圃,通过田间试验,对各种质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深入了解金线莲种质各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及其与植物鲜重间的相关性,为金线莲规范化种植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金线莲 供试材料为收集到的我国不同种源金线莲,经浙江农林大学胡润淮教授鉴定,种植于浙江农林大学百草园种质资源圃,材料来源和编号见表1?该资源圃位于北纬30°15′, 东经119°4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4 ℃,年均降雨量1 628 mm,无霜期为236 d?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年3―10月在浙江农林大学百草园大棚中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面积为1.2 m×3.0 m,每个处理3次重复?选取长势良好?大小一致?无感染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不同种源金线莲组培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种植于泥炭-河沙 2∶1栽培基质上,表面加盖1层活苔藓,种植密度为3 cm×3 cm,栽种后大棚覆盖70%遮阳网,定期喷施1/4MS营养液,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1.3 田间性状调查 2012年10月统计不同种源金线莲形态学性状,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分别测定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数?高径比?植株鲜重?运用SPSS 16.0和DPS 7.05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变异分析 金线莲各形态学性状的变异依次为叶片鲜重植株鲜重植株叶面积株高地径叶长叶片数叶宽高径比,见表2?其中,变异最大的性状为叶片鲜重,平均值1.35 g,RSD 12.59%;其次为植株鲜重,平均值2.97 g,RSD 12.12%;而高径比RSD最小仅2.96%?说明金线莲在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与人为定向选择对金线莲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叶片鲜重?植株鲜重?植株叶面积和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RSD10%),表明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2.2 金线莲形态学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金线莲的植株鲜重与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991,0.967,0.874),与叶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0.730),而与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和高径比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见表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