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前前后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前前后后

《学习雷锋好榜样》诞生前前后后   两个半版给了一位普通士兵的背后   1962年9月,《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来到抚顺,抚顺市委秘书长告诉他,刚去世一个月的雷锋做了很多好事。   第二天,时任抚顺市委书记的沈越也向连云山提起了雷锋,并邀他到礼堂去听宣讲雷锋事迹的报告会。报告人是沈阳军区军人俱乐部主任陈广生,连云山和自发前来的听众都听得声泪俱下,这时,雷锋的影响还局限在小范围内。   连云山觉得雷锋与成千上万的英雄不一样,他是和平时期军队的英雄,应该在更大范围宣传。他到雷锋生前的运输连去了一趟,看了雷锋的遗物和厚厚的几本日记,并且找汽车班的同志座谈。大家都非常敬重雷锋,谈了不少,只有肇事司机乔安山低着头,始终不说话。连队干部说,出了恶性事故,检查还检查不过来呢,还宣传什么?   原来,1962年8月15日上午10点多,雨后路滑,雷锋和战友乔安山一起出车,战友驾车时不小心撞倒了两米五高的晒衣服的木杆,木杆正好砸在正在前面指挥的雷锋头部。这虽是一个偶然事故,但有人认为这是忽视安全的恶性事故,沈阳军区工程兵被通报批评了。   这时,北京有人打电话叫连云山赶快回去。临走时,连云山交代驻沈阳军区军事记者佟希文赶快采写雷锋的稿子。佟希文也有这个打算,但工程兵军务部门就是不让宣传这起恶性事故。连云山就跟佟希文说:“我们宣传的是雷锋的事迹,不是事故。你再去采访,尽快把稿子发给我……”   早在1960年冬天,沈阳军区前进报社在来稿中就发现了雷锋这个典型,佟希文和同事李健羽在雷锋入伍10个月时曾采访过他。1961年5月,李健羽再次去抚顺,采写了《好战士雷锋和红领巾》。1962年2月,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他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工程兵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佟希文和李健羽采写了有关雷锋的通讯《党的好后生》。于是,当时的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决定将这篇通讯印发部队,并将标题改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因为有一系列跟踪报道的基础,关于雷锋的稿子很快便出炉了。这篇稿子由佟希文执笔,任《人民日报》驻辽宁分社记者雷润明补充,时任《人民日报》驻辽宁分社社长甄为民最后定稿。由于北京方面催得急,他们便一面定稿一面用电话传稿。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复了沈阳军区工程兵授予运输连四班“雷锋班”称号的决定。1月18日,沈阳军区党委作出了关于学习雷锋的决定。当时《辽宁日报》发表了署名霍庆双和波阳的雷锋长篇通讯和雷锋日记摘抄。   连云山收到稿子后,迅速把雷锋的长篇通讯编完,送总编室张潮主任审阅,同时作了口头汇报。张潮认为很好,答应拿出两个整版。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庄也表示同意。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同时在一版、二版和五版编发了有关雷锋的文章和雷锋日记摘抄,并加了编者按和连云山写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共两个半版全部给了一位普通士兵,这在《人民日报》尚属首次。   这时,总政宣传部某副部长责问连云山:这篇报道为什么不送审?雷锋的死和黄继光的死能相比吗?这个被砸死的战士,你拿出两个半版来宣传,他的事迹超过董存瑞、黄继光了吗?如果再发生战争,再出现董存瑞和黄继光,你拿8个版宣传吗?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人民日报》军事宣传交给你,你不仅不把关,还支持,你是失职行为!连云山回答:“我认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是优良传统的发扬,他是解放军英雄模范中的一个典型。你这个批评我想不通,我没有做错!”   连云山认为雷锋的稿件特殊,送总政宣传部审,很可能要被“枪毙”掉。总政宣传部向《人民日报》通报,要给连云山处分。可张潮、李庄表示,处分连云山,我们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发雷锋的通讯是他们的责任,让连云山不要有顾虑,一切由他们负责。   总政宣传部专门派调查组到雷锋家乡调查,取回七八条“虚夸”的证据,说雷锋童年流浪时的很多事情不真实。随后,总政宣传部召开了首都新闻单位参加的会议,点名批评《人民日报》和连云山对雷锋的宣传不把关,以致宣传了一个因车祸而死的战士。同时说新闻单位要接受这个教训,不要再发生这样的错误。连云山当场表示,我认为没有一个地方虚夸。   总政宣传部要求调动连云山的工作,《人民日报》还是不同意。张潮表示是他签的字,你们没有权力给连云山处分。由于《人民日报》社对连云山的坚决保护,撤职的处分一时搁浅。   当时,连云山的爱人郭某在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社工作,连云山的遭遇传开后,大家都忿忿不平。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中国青年》编委会最后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学习雷锋”专辑,拟请毛泽东主席为学雷锋活动题词。不过,据笔者采访考证,此前,沈阳军区就向毛泽东请求过为雷锋题词。   很快,毛泽东提笔在三张印有红色竖线的信纸上分别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并建议采用最后一次所写的7个字。公开发表时,涂掉了红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