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儿童动漫文化创意途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国内儿童动漫文化创意途径

论国内儿童动漫文化创意途径   摘要:《新闻联播》报道关于部分国产动画涉及暴力镜头、限期整改的消息,再次引起媒体及大众对于动画不分级制度,以及动漫内容不宜儿童观看的质疑。本文从动画作品评介的角度,对于我国动漫出现内容不宜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我国动漫在新时期应如何把握“商业”与“文化”的天秤,加强动画的思想性,以文化诉求作为动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到商业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动画暴力;儿童;思想性;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胡晓,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重庆402160;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400799。董小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400799   2013年10月,《新闻联播》报道动画暴力门后,各大报纸杂志对于动画内容健康问题不断关注。动画内容涉及暴力、色情等儿童不宜的内容,是动画制作者出于政策与道义应该禁止的事情。正如光明日报文章《日本动漫的壮大与困境》中描述日本动画经历的命运,我们也正在经历日本50年代动画内容被质疑的困惑。   一、儿童动漫内容不当源于思想性缺失   动漫在我国已有长足发展。20世纪初万氏兄弟拉开了中国动画制作的序幕。建国后,动画观众被定性为儿童,在内容设计和思想高度上,体现为“传递真善美”和“启发心智”的特点。经历文革的冰霜期后,随着市场经济及动画本身的发展,动画逐渐由儿童消费品变为以青少年和中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品。近几年,随着动画制作技术和创作团队实力的增强,动画规模不断增加,如《魁拔》等作品的制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近年来动画的“味道”却越来越少。回想《小蝌蚪找妈妈》、《渔童》、《大闹天宫》、《海尔兄弟》、《黑猫警长》等经典影片,集趣味、真、善、美于一身。相比之下,电视台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及《熊出没》,虽然拟定主题是宣扬环境保护、团结友爱互助,然而给人印象深刻和吸引观众的地方,似乎仅剩“搞笑”。   这里我们需要端正这样一个态度,动画片是需要分级的,即使国家不分级,家长会自觉挑选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以上两部新近动画片虽因其关照当下社会现实、纾解成人生活压力等受到媒体和学者肯定,但由于儿童是其销售定位受众之一,并且占受众的很大比重,就不得不考虑其面对儿童的适当性了。   以《熊出没》为例,片中反复使用的“蜂窝扣头”、“偷窃光头强的食物与工具”、“被雇主训斥”、“被熊大熊二恶搞”等情节,在儿童心中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陈可红提出儿童动漫的三原则:快乐原则、童稚影像、寓教于乐。也许上述商业影片尊重了儿童的快乐原则,但快乐原则本质是建立在儿童对于外部事物的认识与喜好之上的,偏重其搞怪与激发笑点的成分,不顾对儿童认知的引导,便丧失了“寓教于乐”的原则。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沉溺于其搞怪情节而非对“真善美”的认识与欣赏,这对儿童审美品位与价值观形成是非常有害的。动画作品要深入人心,叫座又叫好,仅仅搞笑显然是不够的。   动画内容不当导致动画抵制运动兴起。光明日报文章《日本动漫的壮大与困境》[41,谈到日本新世纪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在20世纪推行动漫改革,由情节模式单一的“happy ending”式动画,转向更为注重故事情节的分镜头动漫作品。然而,尽管技术与方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爱虫的手冢治虫先生还是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掀起的驱逐动画风潮的困境。因为,家长认为孩子们不能从动漫中学到知识。中国的教师与家长限制儿童观看动画的习惯似乎由来已久。笔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儿童发现,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多数家长认为动画片纯属娱乐内容,没有“营养”,且很难控制观看时间,担心他们视力下降,因此对动画片观看进行严格限制。因此多数学校及家庭制定了严格的动画播放时间。笔者在一家幼儿园采访,学校动画片播放时间为每天10分钟。一个大班的小女孩告诉我,如果不上学,家长每天也只允许她看10分钟动画片,一集都看不完。动画影响学习和视力,于是教师与家长对于动画的播放限制便发展到如此极端的程度。   多年来,很多专家指出动画内容不当的外在原因是动画不分级制度。而从动画创作来看,缺乏思想性、知识性统领动画创作内容,导致动画作品缺乏文化教育意义,是动画在实际制作中内容不当的内在原因。动漫创作者和运营商对动漫文化内涵不明确、功能性认识不足,导致了目标导向不明确、内容随意性大、多而不精,出现内容不适当的问题。   二、抓住动漫文化创意本质,营造动漫文化氛围   手冢治虫在面临家长抵制动画运动兴起的情形下,通过挖掘漫画的文学性特征,使漫画具有儿童阅读文学书籍一样的功效,读漫画一样能够达到读文学作品一样的高度和享受,后来日本动漫不仅被儿童所喜爱,而且吸引了众多成人观众。   动漫作为亚文化产品,是蕴含了制作者的文化底蕴、制作工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