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民文化影响下宋代广府民系服饰特征
移民文化影响下宋代广府民系服饰特征 摘 要:宋代广府地区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海上贸易发达,吸引了大批中原移民进驻。使广府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为改观。广府服饰在中原、外来文化影响下,改变了本土古越等各族原有的穿着特点,形成以汉族民系服饰为主的多元服饰特征。 关键词:宋代广府民系;中原移民;海外移民;服饰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48-01 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而宋代是广府文化主要形成时期,大批中原等地区的移民为广府民系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中土汉族移民文化、古越族服饰的融会与整合,形成浓郁地区特色的广府服饰文化。 一、广府地区的移民来源 (一)中土汉族地区两部分南迁移民 中土大规模移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入岭南:一是北宋末期。中原地区的蝗灾;河流的决口;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宋军杀起义军百余万,广大农村呈现一片凄凉的景象,中原民众被迫流徙逃难南迁不计其数;1126年开始,北宋被南下的金军击败,大批中原难民与高宗仓皇南渡,掀起一次国破家亡的大逃亡。中原人士通过张九龄开辟的大庾岭“新道”,又从南雄南迁,最终流寓于珠江流域一带。由于中原移民迁入,人口大为增加,广州淳熙年间(1174-1189)共有185713户,比元丰年间(1078-1085)多42452户。因此“中原士大夫避难者多存岭南”。二是南宋末期。由于元军在江南广大地区烧杀掳掠,赵罡、赵呙“二王”行朝期间,行朝由闽入广所率大量军兵,以及随行朝入广的大批宗室,在行朝灭亡后,为逃生保命,战乱中大量难民逃移岭南。从此以长江流域文化为特征的长江以南地区,包括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为主的移民涌人岭南。这些江南移民,在宋王朝偏安南方的100多年里,融合了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精华,给岭南文化输送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养分,是开发广南的重要力量。两宋移民使汉族和古越族进一步融合,此后南越族基本汉化,除壮、黎、瑶等几个人口不多的少数民族外,大部分都汇入汉民族中。岭南地区居民从此开始以汉民族为主,汉文化也随之占了主导的地位。由此广府服饰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使汉族服饰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广府民系服饰文化的开始形成。 (二)海外移民迁入广府地区 宋代的广州港与海外交往的范围远远超过唐代,是宋时期海外贸易最繁盛的地方,致使朝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于开宝四年(971)在广州港设置市舶司,是唐宋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也是广州市舶贸易进入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由海道来广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增加,贸易规模的持续增长等,成书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的《诸蕃志》条列了近60国家和地区的名字。熙宁九年(1076),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程师孟咏诗称赞:“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山海是为中国藏,梯航尤见外夷情。”宋人朱?在《萍州可谈》卷2中亦有如下记述:“广中富人,多畜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有一种近海野人,入水眼不眨,谓之昆仑奴。”可见宋代海外人口往来广州之多,已然形成“梯航尤见外夷情”的景象。 二、移民文化影响下的广府服饰文化特征 (一)中土汉族融合下的广府服饰 宋代时期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以“礼”为核心,“礼”即典章制度及道德规范,强调封建伦理纲常,宣扬“三纲五常,仁义为本”。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款式少有创新,且色彩较为单调,趋于拘谨、质朴,追求一种“理性之美”含蓄内敛,追求清新儒雅的文人风度。 宋代汉人南迁入岭南的描绘,据明嘉靖黄佐《广东通志》载:“自汉末建安至于东晋永嘉之际,中国之人,避地者多为岭表,子孙往往家焉。其流风遗韵,衣冠气习,熏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庶几同中州。”说明宋代的广府地区服饰以中土汉族服饰为主。 宋代中土汉族地区一般士大夫之流,出入交际场所时,常戴乌纱帽,着皂衫,束角带,穿靴。广府地区的诗词中也有类似服装穿着的描述。据《东轩笔录》载:“王朴为学士,居近凌仪桥,常便服顶席帽,步行沿河以访亲故”。北宋番禺诗人李昂英在《兰陵王》中写道:“燕穿幕。春在深深院落,单衣试。”龙沫是一种名贵的海外进口香料,叫龙涎香,可用以熏衣。这里的单衣可以理解为单层的便服或野服,含有在野之人和山野之间所服的一种衣着。在宋代中原地区士大夫们穿这种衣式的,也不乏其人。这是一种简单朴素的衣着,穿的是方履,燕居时不束大带,到礼客时则束以大带,即以此种衣式作为礼见及私居的简便着法。也作为保留我国古代上衣下裳形制的古人着衣法。 北宋时期,很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来广东。这些士人的到来大致可分两类:做官和贬谪。前者含升、转、降职的各级官员的差遣,广东的重要官职,而绝大多数由非广东籍士人充当。广府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苏轼,在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