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德国良心”书写“悲惨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德国良心”书写“悲惨世界”

用“德国良心”书写“悲惨世界”   摘 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关于二战的小说,作者运用独特的叙述视角,以“我”的身份展开叙述,构思精巧,内涵深刻。如果站在海因西里?伯尔的角度来审视这篇文章,从“悲”与“惨”两个维度来深入文本进行解读,就可理解“德国的良心”是怎样用艺术的解剖刀来揭开军国主义的毒瘤,从而揭示战争的罪恶,揭示个人与民族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德国的良心 战争 悲惨世界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94-0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小说。本文运用独特的叙述视角,以“我”――一个原本是八年级的学生,如今却成了伤兵的人的身份来展开叙述,从“我”的内心感受、内心独白来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我”的遭遇,反映德国人民的苦难,揭示民族的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作者海因西里?伯尔,一个被迫入伍长达六年的“二战”老兵,他以“德国的良心”来直面战争,反思战争,给我们叙述了一个“悲惨世界”,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罪恶,看到了人的毁灭。   一、怎一个“惨”字了得――全方位地展示了战争的惨烈   (一)生命被无情地摧毁   文章虽然没有正面描写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但是当“我”躺在担架上时,听到了“整个城市烧成一片火海”,透过遮光窗帷,看到了“城市在燃烧”,在一片冲天的火光中,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吞噬,多少家园被烧毁。据统计,二战中参战国伤亡总数达9000万人,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德国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   “把死人抬到这里来!你们那里有死人吗?”短促的对话让我们触摸到了死亡的无情、冰冷。“我”――一个才八年级的孩子,在炮火的轰炸下,感觉到的是“浑身上下到处都疼,头疼,胳膊疼,腿疼”,包扎解开后,“我”发现“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了”!原本风华正茂的孩子,如今成了四肢不全的人,还有比这更惨的事实吗?“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从这段冰冷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每天都在死人,大批的人在炮火中丧生,生命如蝼蚁般轻贱、卑微、脆弱。   (二)人性被无奈地扭曲   战火纷飞中,死亡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曾经的门房比尔格勒,此刻已是一位穿着油腻的消防服、浑身散发着难闻的烟草和蒜头气味的消防员。他称呼“我” 为“兄弟”,为“我”点烟,给“我”端水,尽可能关心着曾经是学生的“我”。但当“我”喊叫起来时,他却是“头也不回,只是困倦地耸耸肩膀,径自走开去”。“躺在旁边的那个人被抬了出来;抬担架的人面容疲倦、冷漠……”“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失声呼叫……”面对一个绝望痛苦的孩子的失声呼叫,医生只是“耸了耸肩,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医生、消防队员只是冷漠地、疲倦地完成他们的工作,无法向我表达深切的同情,无法给予温暖的呵护,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一场由德国发动的法西斯战争。   (三)文明被肆意地践踏   “我”的母校――本多夫的一所文科中学,原本是孩子们汲取知识、陶冶情操的乐园。在这里,“我”学习美术,还可以偷偷溜到门房那间昏暗的小屋里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险地抽烟。而如今学校已成了临时的战地医院,“我”的同学都成了战士,就连门房也成了消防队员。“我”学习美、创造美的美术教室也成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这里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气味,喧闹得很。《挑刺的少年》――学校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古老的摆设的香蕉上也被写上了“多哥万岁”,成为国家对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注解。学校被强行改造,文明背离远去。   二、怎一个“悲”字了得――层层解剖军国主义教育的深重毒害   “我”,三个月前还是一个学生,如今却成了一个失去双臂和右腿的等待救援的伤兵。“我”不知道为何参加战争,也不知道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省略号省略的正是“我”的迷惘。为国家?为荣誉?为梦想?“我”不知道,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上了战场,受了重伤。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接受的军国主义教育。   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德国军国主义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呢?用希特勒的话说是:“全世界要在这一代的青年面前都骇得倒退,我要的是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残忍的青年,在他们的身上不允许有软弱,也不允许有温和。我要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