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长期紫穗槐含水量和生长量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关系
生长期紫穗槐含水量和生长量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关系 作者简介: 刘雪云 (1987-),女,山东济宁人,在读硕士。E-mail:liuxueyun5@126.com 周志宇为通讯作者。 摘要: 以试验地种植的3年生紫穗槐为研究对象,运用烘干方法,测定其不同生长期的茎、叶、株含水量、单株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紫穗槐茎、叶含水量平均为57.49%、64.10%,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生长初期鲜干比较高,为2.07~4.70,适口性好,刈割作为青饲料较好,生长后期鲜干比低为1.86,刈割宜晒制干草;茎叶比逐月递增,从6月初0.74增加到9月初1.71;茎、叶及整株含水量、鲜干比、茎叶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紫穗槐茎、叶鲜干重均随生长期逐渐增加,叶和茎的干物质分别在7、8月,7、9月迅速积累;紫穗槐单株地上茎、叶以及总生物量与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紫穗槐;含水量;鲜干比;茎叶比;土壤水分 中图分类号: S 79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500(2011)04-0010-05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l)又名穗花槐、椒条,豆科紫穗槐属,易繁殖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原产美国,现广泛栽植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南及长江、黄河流域等地,因其耐寒、耐盐碱、耐旱涝、耐瘠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的优良灌木[1,2]。紫穗槐是营养丰富的好饲料,在紫穗槐的叶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糖分等,并含有钙、磷等等微量元素,既可作青贮料又可晒制干料。此外,紫穗槐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在改良土壤中、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又可作燃料、绿肥,也是编织和造纸的好原料,具有颇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植物组织含水量是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与植物的抗性以及对寒冷、干旱环境的适应有着紧密联系[3],而且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紫穗槐不同生长期的株体含水量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为其刈割期的确定、质量的评价、产量的估测以及安全保存[4]等提供理论依据,准确掌握这些时期紫穗槐水分变化规律,对紫穗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试验田进行,地理位置N 35°57′,E 104°09′,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多,光能潜力大,年日照时数2 600 h,年均温7.7 ℃,降水量382 mm,全年无霜期为180 d。土壤类型为灰钙土。供试材料为试验地种植的3年生紫穗槐,2008年4月17日播种,行间距与株间距均为1 m,样地面积为6 m×50 m和10 m×50 m,并分别于2009年春、2010年4月20日对试验田的植株齐根平茬。 1.2 样品采集与方法 1.2.1 植物样的采集与测试方法 在紫穗槐生长季6~9月的每月5号采集样品,每次采样在试验地内随机选取5株生长状况相似、大小相同的紫穗槐,剪取整株植物后立即进行茎叶分离并称取茎叶鲜重(总鲜重是二者相加之和),之后105 ℃杀青15 min[5],在65 ℃下烘48 h至恒重[6,7]。 茎、叶含水量(占鲜重%)=鲜重-干重鲜重×100% 鲜干比=总鲜重总干重 茎叶比=茎干重叶干重 1.2.2 土样的采集与测试方法 在植物样品采集的同时,采集所剪取紫穗槐的着生土壤样品,采用土钻分0~20 cm,20~40 cm和40~50 cm 3层进行取样。用烘干法测土壤含水量[8~10]。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穗槐组织含水量变化 紫穗槐叶、茎及整株含水量均随生长时间长短逐渐下降(图1),6月含水量最高,分别为74.02%,82.92%和 78.72%;9月含水量最低,分别为55.85%,38.11%和 46.11%,叶平均含水量64.10%>株平均含水量60.59%>茎平均含水量57.49%。方差分析表明,叶、茎、株含水量7、9月,6、8月,6、9月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的是,茎、株含水量在6~7月、7~8月下降迅速,分别减少19.97%、16.99%、12.98%、14.13%,差异极显著(P<0.01)。 2.2 紫穗槐鲜干比、茎叶比变化 紫穗槐不同生长时期的鲜干比和茎叶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图2)。鲜干比随着紫穗槐的生长期逐渐减小,6月最高为4.70,9月最低为1.86,平均为2.95。6、7月差异极显著(P<0.01),7、8月份间的差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