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仁”字到孔子“仁学”
从古“仁”字到孔子“仁学” [摘要]孔子仁学的确立与三代以来仁字字义内涵变迁的过程有着密切关系。仁字在孔子之前已经出现并使用,但其道德性内涵并不明显。直至孔子,仁的道德内涵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逐步向表达人之道德性根据的概念范畴演进。前孔子时代的仁,从指涉人之美好气魄到多才多艺能事鬼神的能力再到与人的品质行为相关的评判标准等,历经多重内涵的发展。受了三代以来思想变迁的影响,仁经由孔子的转化和改造,终于确立了其道德本体性的地位,奠定了核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 [关键词]仁 孔子 道德 本体 [中图分类号]B8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3-0075-08 “仁”作为经典的“观念字”在《论语》中出现了上百次,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虽然孔子本人并没有自觉地构建仁学(道德)形上学,但其思想核心的仁概念经由三代以来的发展在其思想体系中已经初步具备道德本体意义的内核。对仁之哲学内涵的考察,要求研究者不仅要从字义字形研究其本义,还必须全面追溯其意义的演进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基于仁在儒学中的发展与诠释的历史沿革,本文只择取前孔子时代直至孔子思想中仁字内在关联意义群的变迁作一管窥。仁这一观念字在孔子思想中获得的道德本体性转向使仁学的发展围绕着道德本质的中轴线上下波动,极大地影响了“仁”在儒学思想中的使用与诠释。 一、“仁”的初显 学界已经肯定仁字的使用早于孔子。早在清代,阮元就已经考证周初之时“仁”字已有使用,只不过是写作“人”字,周官礼后才正式使用“仁”字的写法。也就是说仁的使用虽早、但初期并未以“仁”字的形式出现。早前的学者统计了《诗经》中的仁字有两见。一为《郑风?叔于田》,一为《齐风?卢令》,分别是“洵美且仁”与“其人美且仁”。《叔于田》描述的是一位贵族“叔”在骑马、打猎、饮酒时候的风姿,用“洵美且仁”来赞美“叔”无人可及的出众人品。郑玄笺注具体解释为“叔信美好而又仁”,孔颖达亦注疏为“信美好而有仁德州”。由此可见,在当时贵族的观念中,具备了男子气魄才能算是人。因而仁是一种男子气魄的代表。《卢令》则通过描绘一位猎人的风采赞美其“美且仁”、“美且鬈”、“美且?”的容貌气质和能力。《毛诗》注“其人美且仁”为“言人君能有美德,尽其仁爱”,孔颖达注疏为“青吾君其为人也,美好且有仁恩”,也是一种对男子气魄的概括。上述《诗经》中对仁字的使用主要是指涉男性的样子,其意义群主要包括外貌的英俊威武,具有男子气魄等相关内容,梁涛先生认为这亦是当时人们对“人之为人”的一种理解。 此外,《书经》中可以在《仲兀虫之诰》、《太甲下》、《泰誓中》、《武成》和《金滕》篇找到仁字。《金滕》篇所用仁字较有代表性,提到了“予仁若考”。该篇是周武王重病期间,周公为武王所作的祈祷辞,表达自己希望能代替武王去侍奉上天和去世的先祖的愿望。“若”及犹如之意,“考”即指死去的父亲,也就是周公自称“我的‘仁’象我父亲一样”。有学者指出“予仁若考”是周公认为自己除了在“多材多艺”、“能事鬼神”方面优于武王外,也在“仁”的方面比武乇出色,是代替武王侍奉故去先祖的合适人选。这里的仁可以限定为包括容貌、举止在内的涉及个人能力的内容,并且专门指涉的是与“多材多艺”、“能事鬼神”相关的能力,简要说就是好的才艺和能力。 随着仁字的广泛使用,它逐渐成为古代臧否人物、评论是非的一种标准和依据。人们往往使用“仁”或“不仁”来评价一个人。例如,《左传?僖公八年》记载了宋公病于床榻之时,太子兹父请示是否由长子目夷继承君位的事件。太子兹父对目夷的评价为“长且仁”,是君位的最佳继承者。但宋公并不大中意长子,想把君位传给目夷的兄弟子鱼,子鱼则拒而不受。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这里表明兄弟之间的礼让就是仁,兄弟之间互相争夺君位就是不仁,此外称人“仁”,意味着对其做人的极大肯定,反之则为不仁,是一种批评和否定。再如“体仁足以长人”(《左传?襄公九年》),意为只有体会、理解了仁,才能真正成长为人。称仁则意味着认同该人的品行,反之则不认同该人的品质行为。仁在这时已经初步具有与人之行为品质有关的一种道德评价的意味。总的来说,前孔子时代的《涛经》、《书经》和《左传》中的仁字,其所指涉的内容虽有关联却并不完全等同一致,涉及外貌的英武。具有男子气魄,多才多艺、能事鬼神的能力,评价是非臧否人物的标准等。 回到“仁”字的造字本意来看,《说文》曾指出“仁”有三种解释。一是“仁,亲也,从人从二”;二是“仁,从千心”;三是“古文仁或从尸”。郭店竹简出土后,学者们进一步意识到所谓“仁,从千心”,其实是从身从心的变形,仁的古文应做“息”。对此,白奚先生认为“上身下心”的构形说明“身”与“心”交互,从“心”表明该字应与思考或者情感有关;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规范与实践案例分析.docx VIP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BP85956D_CN_DS_Rev.0.91 规格书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常用北曲新谱_郑骞.doc VIP
- 1小纸条 高考成语三千 日积月累记练(测试版)001-025 (1).docx
- 《法理学》课件(第五章:法律关系).ppt VIP
- 2025年自习室市场用户付费意愿与自习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
- 生物安全法的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全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4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