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大字典字义项拾补
汉语大字典送字义项拾补 摘 要:本文通过辨析《诗经》中“送”字的语义,为《汉语大字典》“送”字“在后追赶”一义增加“追求”和“跟”两个引申义。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诗经》 送 追求 跟 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送”字义项第3条为“在后追赶”,其书证为:“《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纵送忌。’毛传:‘发矢曰纵,从禽曰送。’孔颖达疏:‘送谓逐后,故曰从禽。’《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南朝江淹《恨赋》:‘方驾?x??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笔者认为,与“在后追赶”义项相联系的还有两个古老的引申义:一为“追求”,一为“跟”,二者均与男女婚恋相关,且书证俱在《诗经》中。 一、“追求”义 书证最早者有二: (1)《诗经??{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郑玄笺和孔颖达疏皆解此“送”为“送行”,其实不妥。按:《桑中》是一首咏唱青年男女幽会的诗。句中提到的“桑中”“上宫”“淇水”皆是男女幽会的特定地点。按《诗经》研究专家孙作云先生的考证:桑中,即卫地的桑林之社,本为社神之祀,后来与高?C之祀相混,是男女聚会之地,上宫,即指“社”或高?C庙,古人谓庙亦曰“宫”。“桑中”“上宫”既然是“桑林之社”,那么这首诗中的淇水,就是在淇水举行这种祭祀时礻?沆?洗涤的水。《郡国志》:“卫州苑城北十四里,沙丘台也,俗称妲己台,去二里,有一台,南临淇水,俗称上宫。”可见淇水旁确有上宫,可以推知当时祭祀聚会的情形。既然“桑中”“上宫”“淇水”三者是同一回事,再看“期”“要”“送”。“期”为等待,“要”同邀,均与约会相关,对此,诸家向无异议,而“送”若还依前贤注本理解为“送行”,那就不合诗意了。因为本诗作为一首恋歌,主要歌唱男女欢会,桑中、上宫、淇水均是欢会场所,三句连用,反复迭唱,从修辞上讲,“期”“要”“送”乃是“变文以成辞”,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古文常常变换文辞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从而避免用词的重复。”而《桑中》这首恋歌的背景是在特定的仲春之月男女祭祀高?C后狂欢的场所,所以“送我乎淇之上”理解为“在淇水礻?沆?仪式过程中追逐嬉戏”或“追求我在淇水礻?沆?仪式中”,似更妥贴。另外,今日民间俗语中要说甲主动找乙谈恋爱,也说成“甲追乙”①。这其实正是“送”字为男女恋爱求偶古义的现代遗存。 (2)《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郑笺注此二句云:“言民诱己,己乃送之,涉淇水而至顿丘,定室家之谋,且为会期。”此处诸家注译均注“送”为“送行”,且对“顿丘”只注为“地名,在今河南清丰县境内”,未能挖掘其文化内蕴。今按:《毛传》注此二句提到:“丘一成为顿丘。”孔颖达疏曰:“《释丘》(指《尔雅?释丘》――笔者注)云:‘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三成为昆仑丘。’孙炎曰:‘形如覆敦,敦器似盂。’郭璞曰:‘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又云:‘如覆敦者敦丘。’孙炎曰:‘丘一成之形象中。’郭璞曰:‘敦,盂也,音敦。’”可见,顿丘是一个像容器“盂”一样的中央低四周高的土台,与《陈风》中的“宛丘”相同。而陈奂《毛诗传疏》曰:“陈有宛丘,犹之郑有洧渊,皆是国人游观之所。”②由此可知,顿丘的文化意蕴与淇水相同,均为男女幽会之地,亦类于先秦文献中屡见的“春台”“台桑”。进而可以推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实为互文手法。“送”即是在淇水、顿丘上追逐嬉戏、谈情说爱之义,而非是写实的“送别”。众所周知,《氓》是女主人公自悔所嫁非人,通篇用的是追忆的笔法。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其中前四句,讲氓“来即我谋”,谋什么呢?按理后面该接着叙说了。但若把“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按写实理解,接着就成了小伙要走,姑娘相送了,这样前后文义显得不够贯通。况且为什么送行非得提淇水和顿丘?从前面所说的淇水、顿丘的文化内涵来看,女主人公与氓当是在春日自由狂欢野合的特定场所结识相爱的。但在当时以这种方式找对象的只是一些备办不起聘礼的平民人家以及大龄青年,而受社会认可的婚姻缔结还是要依“六礼”程序明媒正娶。因此,女主人公接着说:“非我愆期,子无良媒。”从这个思路来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其实是女主人公形象地说明他们二人相识相爱在仲春之月男女狂欢嬉戏的自由野合场所,还不够正规,为了使婚姻有社会舆论保障,还需要男子托好媒人。故而此处“送”字释作“追求”当为正解。 二、“跟”义 书证最早者有《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这里的“送”,有两种流
文档评论(0)